登录
第三方登录
收下这本指南 赢得“三伏”养生高分
湖北日报 2024-07-25 10:20:37


中伏作为“三伏”的第二伏

今日已上线

说起三伏天

最大的感受就是热

三伏中的三个阶段

各有不同

其中的知识点你知道多少?

收下这本指南

赢得“三伏”养生高分

“三伏天”的 3 阶段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潮湿的时段,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三伏又分初伏、中伏和末伏,入伏后,全国多地将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初伏

初伏是“三伏”的第一伏,今年初伏的时间为7月15日至7月24日,持续时间为10天。初伏的气候特点为“高温、高湿”。

中伏

中伏是“三伏”的第二伏,今年中伏的时间为7月25日至8月13日。中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气温高、风速小,阳气最盛,是典型的“桑拿天气”

末伏

末伏是“三伏”的第三伏,今年末伏的时间为8月14日至8月23日,末伏标志着夏季即将结束,进入秋季,但气温依然很高,因此又称“秋老虎”

三伏的日期是怎么定的?

“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一共10个;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一共12个。

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可以不重复地记录60个,俗称“六十甲子”。

当一轮结束后,再从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记录。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带有“庚”字的日子,称为“庚日”。

我国传统历法规定,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

为什么中伏会有长有短?

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以今年为例,6月21日夏至,从夏至日算起,

第一个庚日是6月25日(庚申日);

第二个庚日是7月5日(庚午日);

第三个庚日是7月15日(庚辰日);

第四个庚日是7月25日(庚寅日);

第五个庚日是8月4日(庚子日);

8月7日立秋,因此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就为20天。而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8月14日(庚戌日)才进入末伏。

初伏、中伏、末伏养生Tips
初伏:清内热

该阶段天气逐渐变热,养生要先清后补,主要任务是清内热。

建议通过食疗的方式养阴清热、滋阴降火。可以食用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等食物降火,以及喝三伏茶清内热。

中伏:健脾祛湿

该阶段温度高,湿度大,人们喜冷饮,外热内寒,脾胃虚弱,主要任务是健脾祛湿

建议饮食清淡、少吃甜食、油腻及水果以外,可以多吃红豆、薏米、山药等,这些都是排湿气的好食材。睡前泡脚,刺激足部经络,按摩足三里穴,也同样能够起到健脾祛湿、缓解疲劳的作用。

末伏:排寒补

该阶段是夏季向秋季过度的时期,酷暑渐歇,主要任务是排寒补阳。

三伏湿热,人体经常出汗,极易导致身体透支,而羊肉是温性食物,末伏吃羊肉,有助于祛除身体寒凉,驱散体内毒素。特别是肾虚胃寒、寒凉体质的人群,适当进食羊肉,可以暖胃生津,补充阳气

收好这份三伏指南

合理安排饮食出行

炎炎夏日

一起享受健康生活


湖北日报全媒编辑 陈诗璠 整理

美术:李文熙

来源:新华社、养生中医等

统筹:杨康

审核:陈会君

责任编辑:陈诗璠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