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联“县”热推丨庭院经济,有看头更有赚头
湖北日报 2024-07-24 19:30:33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

乡村的庭院是家里的特别存在

庭院里的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承载着童年的欢乐

家庭的温馨

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近年来

湖北多地因地制宜

引导农户发展种养殖庭院经济

探索乡村发展新业态

让庭院有看头

让农户有赚头

也让乡愁有了寄托之所

竹溪
开门即景!村民享“绿色红利”

“推门即见田园景、倚窗静听鸟雀鸣”的生活方式渐成为竹溪县广大村民们的新时尚。

近年来,竹溪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盘活闲置庭院,打造多彩家庭产业。利用院落空地、房前屋后等闲置空间与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小果园、茶园、药园、菜园、花园等庭院种植产业。同时,依托庭院院落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农庄、采摘体验、农家乐、林家乐等庭院旅游产业。

蒋家堰镇岳王庙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逐渐形成了“前院有花、后院有果”的乡村新风貌。村“两委”与竹溪县丰水梨合作社达成一致,农户以成本价购入丰水梨等果树苗,在房前屋后空地和菜园种植经济果树,绿化美化空闲地。全村100余户通过整合房前院后闲置土地,逐步打造有特色、有规模、成体系的乡村富民产业。

图片

喜爱钻研花果“土专家”、中原村村民肖高升的庭院内,3000多株牡丹昂首怒放、花香满园。除了满院的牡丹外,院子里还有梅花、海棠、紫荆花、菊花、葡萄等3万多株植物。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花朵交替开放,吸引大批村民游玩打卡。

水坪镇印发《水坪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鼓励农户在庭院内种植经济型花草树木,发展手工作坊、非遗工坊等特色手工业,有条件的可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农庄、农家乐、小型采摘园等,利用庭院发展电商销售、直播带货、快递代理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该镇漫液村村民刘玉意前几年从陕西引进高产李子,栽植在院落门前。目前,李子进入采摘期。在他的带动下,村民杨慎良、杨慎玖等多户在自家庭院里也种上了李子。

丰溪镇戈边河村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种植、休闲民宿等特色项目。村内乌龟嘴安置点,20余户人家在房前搭起了葡萄架,在花圃种起了观赏花,房前屋后“方寸之地”套种各类蔬菜,美了庭院鼓了腰包。

目前,竹溪县按照“一院一景、一院一韵、一院一产、一院多产”的模式,因地因村因院制宜,不断提档升级庭院经济。(湖北日报客户端竹溪频道通讯员秦新、余清清)

英山陶家河乡
破旧老屋变身农家乐

近日,笔者在英山县陶家河乡了解到,庭院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除了传统的种植养殖,庭院农家乐也在悄然兴起。

陶家河乡英太寨村村民刘佳贵利用闲置的宅基地资源和人力,通过拓展经营范围,实现增产增收。

两年前,他家院子还是凌乱破败的景象。在相关部门政策宣传下,他将自家的住宅院落及周边场域充分利用起来,以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为基础,将农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与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活动相结合,既丰富了庭院经济的内涵,同时带动附近农户的收入,也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刘锐 余方娜 汪革家)

郧西湖北口回族乡
小小农家院 户均增收近万元

近日,走进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处处可见庭院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的红线椒、烟叶等作物长势喜人。

“在过去,我们村产业单一收入不高,很多土地撂荒。这两年我们积极响应发展庭院经济,将土地平整,把庭院变成花园、菜园、增收园,这些产业预计每户可增收4500元。”该乡虎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定波说。

该村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推出“庭院+特色种植”“庭院+特色养殖”“庭院+休闲旅游”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截至目前,虎坪村已经种植红线辣椒120余亩、中药材150余亩、烟叶260余亩、发展牛羊1000余只,带动户均增收近万元。

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七小业态”,充分盘活乡村资源,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禽园,使老院子焕发新生机。(湖北日报客户端郧西频道通讯员王磊)

郧西马安镇
养羊40只 增收4万元

近日,走进郧西县马安镇,处处可见庭院经济带来的新变化,家家户户的院落里,不再只是简单的居住空间,而是被精心规划成了小型的生态农场或手工艺作坊,展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和谐共生的乡村新画卷。

马安镇引导村民根据实际情况,在去年发展庭院经济的基础上,继续选择适合的庭院经济项目,与农户签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议书。除了种植茶叶,有的村民还种植中药材,有的养殖蜜蜂、生产优质蜂蜜……

该镇还积极邀请农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技术培训,为村民提供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2024年,跟踪监测验收通过316户,计划新培育庭院经济农户423户,全镇庭院经济农户将达到980户以上。

目前,该镇庭院经济发展已初见成效。许多农户利用自家庭院种植蔬菜、水果,养殖家禽、家畜,不仅满足了自家的生活需求,还通过销售剩余产品增加了收入。

白家山村民曹茂胜就是庭院经济的受益者之一,他在自家屋后搭建了羊圈,养羊40余只,年收入达到了4万元。

村民王祥美将房前屋后的荒地开垦出来,种植了20余亩的向日葵和10亩的高粱。通过对接酒厂和市场主体,预计年收入6万元,“以前院子里的空地都闲置着,现在发展庭院经济,不仅让院子变得更加整洁美观,还增加了收入,真是一举两得。”王祥美高兴地说。(湖北日报客户端郧西频道通讯员孟方圆)

郧西关防乡
家门口卖馒头 一年挣了5万元

“刚出锅的老面馒头,松软有嚼劲,米浆馍酸酸甜甜……”清晨,伴随着一声声吆喝声,家住郧西县关防乡钟坪村桐籽扒的陈小英开着小货车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说起她家的致富经,陈小英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现在国家政策好,工作队到我门上给我出主意、讲政策,我有了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的想法,现在每天准备的凉皮100余份、米浆馍100余份、老面馍150余份,一般上午都卖完了,我们是用的传统工艺,酵子发面,吃过的都说好,基本上都是回头客,去年挣了5万多元。”

如果说陈小英是庭院经济致富的典型,那她的邻居杜春连更是借到了订单经济的东风。杜春连,外号“杜二姐”,凭着一手精美的刺绣绝活,她的纯手工布鞋、鞋垫、十字绣等作品不仅走出了郧西,更是远销省外。

“原来只知道卖给本村的人,后来村上教我发抖音,开网店,网上订单越来越多,现在都忙不过来了。”杜春连的手工布鞋、鞋垫卖到了300元一双,手工绣八骏图、七仙女下凡等单幅绣品售价更是达到了1万元,2023年收入8万元以上。另外,她和丈夫还利用自有房屋从事米面加工,经营范围覆盖附近几个村,收益稳定可观。

近年来,该村按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围绕“七小”新业态,培育庭院经济发展示范项目户60户,带动一般项目户78户,实现庭院经济总收入200余万元,按政策兑现奖补31.7万元,提高了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并结合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完善了入户路、停车场、花池、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为庭院经济的不断壮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湖北日报客户端郧西频道通讯员朱永磊)

仙桃通海口镇
一根线椒一毛钱 农户笑开怀

“一根线椒就是一毛钱,小辣椒大收益。”7月10日,仙桃市通海口镇晨鑫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抢收忙,一车车线椒正源源不断运往收购点,村民称重、搬运、收钱一气呵成,喜笑颜开。

晨鑫晨合作社位于陈家村,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经营方式,带动桂花台、柳李、马套等7个村,拥有450多亩线椒田。合作社由种植大户钟冲牵头创办,当前主要以种植、收购线椒为主,销往河南、湖南等地市场。

在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株株线椒缀满了翠绿的椒果,拨开密密麻麻的叶片,50多根细长的线椒藏于枝头。村民一边埋头采摘,一边扎好装满线椒的蛇皮袋,集中堆放在地头,等待装运。“收购款现结、务工工资日结,线椒不愁卖,农户笑开怀。”陈家村党支部书记钟同庆说。

今年年初,通海口镇主要负责人带队,赴南阳市辣椒产业基地考察,双方在生产技术支持、收购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借力线椒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很快,一株株线椒让“方寸地”变成增收园。“不分田地大小,种多少,合作社就收多少。”脱贫户汪三姑说。

“昨天收购了1.3万斤,每斤1.4元,价格比往年都要好!”钟冲介绍,线椒5月份种植,7月份即可收获,时间短收益大。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了收购保底合同,保证种植户收益的同时,村民还可以到合作社基地务工。同时带动脱贫户,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

“鄢四英工钱135元,李月珍工钱160元,李桃芝工钱130元……”收购现场,随着最后一袋线椒装车完毕,钟冲连忙为务工村民结算当日工资。同时盘算着,市场上订单不断,来年准备将线椒基地扩大到1000亩,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湖北日报客户端仙桃频道通讯员刘贤双)

监利市大垸管理区
庭院经济,美了环境鼓了荷包

近年来,监利市大垸管理区流港社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职工自家院落、自留地等闲置资源,通过种植优质时蔬、果树及风景树,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还提高了职工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庭院经济”项目以流港社区流港三队为实施主体,共涉及88户家庭,惠及人口360人。已完成了清障疏挖、环境整治、新篱笆安装及果苗风景树栽种。

据了解,项目共清除杂树421根,竹林12处,疏挖臭水沟1700米,拆除旧篱笆800米并新建绿色铁网篱笆2100米,整治墙体立面9213平方米,栽种各类果苗及风景树共计2500余棵。(湖北日报客户端监利频道通讯员夏雨)

宣恩椿木营乡
庭院绿美、经济两手抓

7月10日,走进宣恩县椿木营乡深湾村三组丁家台73岁的易秩生家中,此时,他与妻子正在后院忙着给大果竹节人参药材除草。

“竹节人参药材长得不错,还等两年应该就可以采收了。”易秩生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开心地说。

近年来,椿木营乡深湾村依托特色产业,以庭院为载体,在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上做文章,利用闲置的庭院和闲散劳动力,发展竹节人参、贝母、党参、生态土鸡等特色种养产业。截至目前,该村共有药材种植大户120余户、蔬菜种植大户20余户、烤烟种植大户30余户。

“自2022年以来,村里每年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并为农村经营主体发放1吨以上的生产物资(生物有机肥),用于发展庭院经济药材产业。”乡人大代表、深湾村党支部书记李雪峰介绍。

深湾村在大力推进庭院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空心房、治破旧、治陋习“六治”为抓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40户、卫生环境示范户36户、完成农户改厕120户。(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郑家云、魏昕、彭臣)

责任编辑:赵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