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成功预警避险28起地质灾害
湖北日报 2024-07-18 19:59:21

6月29日,省自然资源厅专家领导冒雨在阳新察看地灾隐患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邵安阳 吴昌斌

今年入梅以来,我省多地遭遇强降雨袭击,共发生地质灾害69起,成功避险33起,避免可能人员伤亡276人,取得“梅雨期间地质灾害无一人伤亡”的阶段性成果,自然资源部向全国发布的三期14起成功避险案例中,我省武穴市余川镇、五峰县采花乡、崇阳县高枧乡、崇阳县路口镇的4起成功避险案例入选。

上下同心织密安全网

6月28日9时许,采花乡星岩坪村群测群防员在巡查时,发现该村在册隐患点彭家窝坑滑坡出现缓慢滑移变形,且坡体上有土体下滑迹象,立即按照“先行撤离,投亲靠友”要求,组织受威胁范围内住户5人紧急转移。约20分钟后,坡体大面积滑塌。自然资源部专家称,这次成功避险,得益于当地乡镇长、国土所长、技术员、村长组成的“四位一体”防治机制落实到位,转移受威胁群众有章可循。

“全省上下坚决落实‘四位一体’防治机制,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梅雨期省自然资源厅组织10个专家工作组、15名专家、323名专业技术人员驻扎基层,帮助防治地质灾害。同时,动员全省3.3万名网格员和干部群众超70万人次不间断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果断处置。

监控显示,利川市沙溪乡大沙溪村柏杨潮滑坡体冲向居民家中

有了“尖板眼”,还有“铁脚板”

“警告!警告!山体垮塌,请立即转移……”

6月30日0点05分,黄冈市英山县芭茅街村六组滑坡裂缝监测设备发出橙色预警。收到预警信息后,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杨柳湾镇芭茅街村“四位一体”网格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2户7人及时撤离,并拉起警戒线。5时许,该监测点出现大面积垮塌。省自然资源厅驻该县专家认为,该滑坡监测点成功避险的关键在于监控设备提前预警,及时撤离人员。

今年梅雨期间,全省30694台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盯紧守牢9170处重大隐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60.98万余人次。然而,再先进的设备也代替不了人。

7月1日,通城县普降暴雨,省市连续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当晚21时许,通城县五里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所长刘平书和金塘村书记毛明辉巡查排查工作时,发现金塘村七组李友林家屋后山体斜坡存在崩塌变形迹象,立即劝导疏散转移。仅20分钟后,山体发生垮塌,造成部分房屋损毁。

始终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全省对所有已发现地灾隐患点进行网格化管理,3.3万名网格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分片驻守,巡查排查实现全覆盖。

梅雨季结束地灾防治不能放松

通城金塘村山体崩塌村民房屋受损严重

7月15日17时,南漳县九集镇舞旗山村干部巡查时发现舞旗山2号滑坡体有小面积位移,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地质技术人员迅速勘查处置,对附近居民5人紧急撤离。随后,该滑坡体大面积滑动,致使1间房屋开裂受损,人员成功避险。

7月17日,秭归县归州镇贾家店村发生滑坡险情,80万立方米滑坡倾泻而下。由于提前预警,危险区内劳作的4位村民及时撤离,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梅雨季结并不意味着地灾风险期结束,前期降雨量大,山体土壤含水饱和,叠加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严峻。省自然资源厅专家表示,全省还要继续落实“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和雨期“三查”制度,坚持“生命至上,避险为要”,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不断增强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和基层一线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编辑:万雷萌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