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赵怡然 通讯员 陈月林 张恒瑞
7月13日,家门口、镜头前,他帮她把头发捋了捋,她帮他把衣领整了整,在左邻右舍的笑声中,她和他的身体靠在了一起。
“咔嚓”一声,幸福瞬间定格。
他们,是南漳县李庙镇鱼泉河村村民崔国甫和杨菊香。两个女儿已长大成人,在外地工作,夫妇俩留在村里经营农家乐,也见证了鱼泉河美食街的变化。
“环境美了,生意好了,荷包鼓了。”杨菊香笑盈盈地说,“大家齐心干,就是不一样。”
7月13日,崔国甫和杨菊香在“菊香餐馆”农家乐门前合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赵怡然 摄)
鱼泉河村,因河得名,在巍巍荆山的掩映下,灵秀旖旎,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城里人应该喜欢吃土菜!2004年,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崔国甫和杨菊香开办餐馆,主打土灶台农家菜。
“在我们这,哪个女人不会炒几个土菜啊?!”杨菊香清楚记得,开业那一年的10月1日,全天接待14桌,收入2000元。
生意日渐红火,左邻右舍纷纷效仿,鱼泉河村的农家乐高峰时达30家。
鱼泉河全貌。(南漳县委宣传部 供图)
竞争对手多了,问题随之而来——卫生脏乱差、菜品缺斤少两等时有发生。
口碑下滑,生意惨淡。鱼泉河村党支部书记高善玉说:“不少游客来我们村游山玩水,却跑到8公里外的刘坪村用餐住宿,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至2020年,20多家农家乐关门停业,仅剩4家得过且过,热闹一时的“鱼泉河美食街”变得门可罗雀。
发愁之际,共同缔造的新理念落地小山村。
杨菊香把其他几位农家乐负责人召集到自家院中,拉起了家常:“都在经营农家乐,大家有啥想法说出来。”
大家打开了话匣子。“绝对不能相互说坏话。”“也不能宰客。”“丢的是全村人的脸,不仅是哪一家农家乐的人。”……
言语间,大家伙儿达成一致:“先从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做起,有客人一起招揽,相互之间多帮衬。”
老房子变民宿。(通讯员 赵武 摄)
说干就干,门前招牌统一制作,外墙统一装修,屋中庭院铺设水泥,屋顶架起玻璃顶棚,包房加装空调,厨房明厨亮灶……
“颜值”刷新,体验升级。“来吃饭、住宿的游客渐渐变多。”杨菊香说。
见此情形,一些曾经关门停业的农家乐老板重新开张。至2023年底,鱼泉河村农家乐数量回升到15家。“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导航来吃土菜,节假日每天接待8至10桌,2023年收入超过12万元。”杨菊香说。
今年4月,鱼泉河村被南漳县列为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村,崔国甫和杨菊香更忙了。
杨菊香牵头、组内12位农家乐女老板成立“妇女小组”,轮流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料理家务、送餐喂药;崔国甫带头,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每周评比,将评比结果在村内公示……
有“制”才能保“质”。6月,15家农家乐自发成立协会,制定“菜单、价格、服务、设置”等统一标准。
崔国甫拉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四处参观:“这是菜单,土鸡火锅每份158元,炒青菜每份15元,村里所有农家乐,全都一个价;这是中包,8至10人一桌,餐具统一消毒配送;二楼是客房,空调电视热水器,一应俱全。”
鱼泉河村全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怡然 摄)
“谁要是缺斤短两、拉客宰客,那就是砸全村农家乐的牌子。”“没错!当时我们都签字了,说到就要做到!”楚源山庄农家乐老板张红军、农家山庄农家乐老板杨必发等人表示。
共同缔造,让小山村的旅游焕发生机。
从20年前一口土灶台炒农家菜开始,到如今两栋小洋楼、5间客房、4间包房的特色民宿,杨菊香的生意正如灶台炉火般红火。
延伸阅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陈月林 张恒瑞
连日遭遇暴雨侵袭,襄阳市南漳县李庙镇全家湾村白洛河上的“连心桥”发挥了极大作用。
白洛河把全家湾村一分为二。以前,村民们想到对岸,枯水期时踩着河底的石头过河,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只能绕行一大圈。
2022年,我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全家湾村以此为契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可见可知可感的实事做起,发动群众“一起干”。仅45天就建起一座桥,村民取名为“连心桥”。
玉溪小区居民围坐在一起,共同为小区建设提建议、想办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2023年,我省将共同缔造和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努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省各级党员干部累计下基层超过248万人次,解决各类问题43.2万个;武昌、枝江等14个试点县(市、区)围绕37项重点任务开展探索创新。
今年上半年,武昌、南漳、枝江、茅箭、大冶、鄂城、黄梅、来凤等8个县(市、区)成为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省级试点,推动共同缔造扩面提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武昌区创新打造“组邻为里、精细网格”的治理体系,将全区划分为2.5万余个“小邻里”,发动党员群众骨干等担任“邻里长”,形成“网格长——楼栋长——邻里长”治理架构,打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如,南漳县明确县直部门、镇(区)、村(社区)主责事项、协助事项的权责清单,通过搭建“共同缔造+智慧乡村”平台,将16个县直单位50多张表进行合并,将600多项数据压缩至200项,让基层工作人员走出表格、走进群众。
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准聚焦基层治理中亟待突破的难点堵点,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玉溪小区爱心义剪活动。(共青团南漳县委 供图)
相关阅读>>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