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婧玥、邓新月)近年来,汉江街道大力推行“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制度,突出“配良师、琢良玉、建良制”,由“头雁干部”“强雁干部”结对帮带新录用公务员,帮助其尽快转变角色,全面提升履职能力,着力锻造一支讲政治、守纪律、懂政策、能力强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为推动樊城“一心四区”建设,打造汉江流域首位城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聚焦帮带目标,择优筛选“配良师”。坚持把新录用公务员角色转变、能力提升、履职尽责作为“以师带徒”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帮带导师着重从街道党政领导班子、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中选聘,采取“个人自荐—科室推荐—单位确定”的方式,精选出“资历深、阅历广、经验足、热情高”的“老专家”并建立街道导师库。同时,根据新录用公务员岗位实际和帮带需求,结合导师能力、专业特长、工作领域等因素,按照“领域相近、帮带便捷、以强带弱、双向自愿”原则,靶向从导师库中选取相匹配的良师作为帮带导师,并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模式开展结对。近年来,全街共结成“导师帮带”6对,进一步提升帮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培养实效,有的放矢“琢良玉”。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帮什么”原则,采取“手把手”教、“肩并肩”学的方式,根据新录用公务员岗位特点,集体研判帮扶内容,细化完善帮带措施,制定“共性+个性”培养方案。着重安排新录用公务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学习研讨班、写作培训专题班、廉政警示教育课等活动,不断提升新录用公务员的适岗能力和综合素质;着重为新录用公务员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选派其在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中磨砺本领,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增长才干;着重要求帮带导师落实制定帮带职责清单,明确制定1个帮带计划、每年开展1次基层调研、每季度安排1项中心工作、每月开展1次谈心谈话、每周撰写1篇稿件等“五个一”帮带要求。通过压担子、交任务的工作模式,让新录用公务员在具体工作中迅速成长,实现帮带实效由“量变到质变”的有机转化。
着眼常态长效,精耕细作“建良制”。坚持“以师带徒”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录用公务员“以师带徒”培养工作的通知》,压紧压实帮带责任。一是落实考核评估制度,结合新录用公务员培养情况,使用“看实情、看实绩、看公论、听取意见”三看一听考核法,全面了解导师帮带作用发挥和新录用公务员考核情况,该评价情况作为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定级的考核依据;二是制定“双向”评价制度,新录用公务员结合工作开展情况、体会感悟和缺点不足等形成思想工作小结,导师给予评价、指导,同时帮带导师对帮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传授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实时记录,新录用公务员就导师帮带成效进行打分,通过“双向”评价有效激发帮带活力;三是抓好考评结果运用,将导师的帮带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作为干部评先评优、职级晋升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将“传帮带”成效作为帮带对象培养使用、评先表优、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持续性推动“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工作走深走实。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