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2024年第二季度简报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7-24 18:00:58





摘要
 



● 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小豚大爱”公益项目获颁生态环境部2024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首次受邀参加65环境日湖北主会场活动,联合长江流域环保机构共同带来“留住长江的微笑”朗诵,现场设置专题展览,得到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领导高度认可。
“一专多能”项目在江西南昌、陕西汉中开展了二期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骨干培训班,1300多名协助巡护员参加线上线下参与学习,有力提升了协助巡护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 66全国放鱼日,基金会联动全国14城同步放流298万尾珍稀濒危鱼类。公益放流站亮相第七届渔博会,受到各方肯定,5家公益放流站初步建设完成。
基金会联合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长航集团启动C·Green零碳先锋·青山行动,联合中国民促会启动CN计划-碳中和公益传播项目。
● 35家公益伙伴的45个项目(小豚大爱、渔民驿站、公益放流站、守护青头潜鸭的家园)获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2024年度小额资助系列项目支持。
央视新闻专题报道基金会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共同践行长江大保护的故事;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聂卫平、马晓春现场放流中华鲟,并受邀担任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宣传大使。
发起“长江国宝守护计划”,邀请孔祥东、何晟铭等十多位艺术家、明星艺人共参与,宣传濒危鱼类保护。获50多位爱心人士通过认养和放流中华鲟,支持“长江国宝守护计划”。



组织建设



 I 组织建设 


2024年6月3日,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湖北省民政厅的指导与支持下,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法人由伍新木正式变更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雪松教授。


 I 对外交流 

第二季度,基金会在阿拉善SEE二十周年“2024·SEE气候周”系列活动上分享了在长江生态保护项目上取得的突出成果。与阿拉善SEE重庆中心、潇湘中心召开讨论会,未来将在“共建生命长江”和“零碳长江”的大背景之下,在协助巡护、科学放流、渔民驿站、行业报告、筹款募捐等方面,探索更深入的联合行动。


基金会首次受邀参加65环境日湖北主会场活动,联合长江流域环保机构共同带来“留住长江的微笑”朗诵,同时设置专题展览,得到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领导高度认可。基金会还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七读书小组共同举办“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读书会,接待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一行到访调研,就“自然之家”公益科普基地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水生态保护、生态损害赔偿及修复等领域,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还与武汉大学MBA/EMBA师生代表团座谈,希望未来共同探索公益项目的新模式、新方法,为长江生态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依次为:六五环境日湖北主场活动诗朗诵,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何开文参观基金会展区、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任宪友一行到访调研、联合省院第七读书小组举办“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读书会。



环保项目


议题一  拯救长江旗舰物种及其生态系统

 项目一:留住长江的微笑 

“留住长江的微笑”项目持续推动“协助巡护”、“小豚大爱”和“豚豚合作”品牌打造。


为进一步推动“一专多能”协助巡护队伍体系建设,项目在腾讯公益的支持下,在江西南昌、陕西汉中开展了二期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骨干培训班,1300多名协助巡护员参加线上线下参与学习,有力提升了协助巡护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项目还联合极目新闻启动2024年“寻找最美长江协助巡护员”活动,并在江苏南京和安徽开展了2次“一专多能” 协助巡护江豚同步考察监测行动,监测分析江豚种群数量动态;“小豚大爱”继续支持16家公益伙伴开展长江大保护相关项目,进一步激发社会化参与长江大保护的活力。


依次为:2024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骨干培训(江西)班合影、(汉中)班培训现场,“一专多能” 协助巡护江豚同步考察监测现场、2024年度小额资助项目复评会合影



 项目二:守护青头潜鸭的家园  

第二季度,项目通过青头潜鸭种群监测、保护行动计划编写、科普科学联合宣教等工作,为社会力量和公众提供青头潜鸭和湿地保护的实施路径。本季度在祁家湾栖息地和豹澥湖栖息地开展监测各1次;联合伙伴与黄陂区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启青头潜鸭科普空间建设工作;课程升级、周边研发和玩偶项目已通过评审会,将于近期启动;完成“护线爱鸟”主题PBL初中生课程1场。


 

 项目三:长江有鱼 

项目聚焦公益放流站建设、科学放流示范活动开展、公众宣传等工作,助力珍稀濒危及土著鱼类保护,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科学放流方面,共联动全国的公益伙伴组织15场科学放流活动,将影响力从长江流域进一步扩大到了沿海等城市。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邀请棋圣聂卫平、马晓春参加放流中华鲟的活动,并邀请其担任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宣传大使;在66全国放鱼日,联动上海、重庆、长沙、南京等14个长江流域及沿海城市,联合开展“从高山到大海 拯救濒危鱼类回家”的同步科学放流活动,现场共放流各类珍稀土著鱼类298万尾,再次掀起科学放流的热潮。 


左:聂卫平、马晓春放流中华鲟活动现场 右:“从高山到大海”全国同步科学放流活动武汉站现场

在公益放流站建设方面,由xin益佰计划资助的湖南长沙、安徽九华山、湖北宜昌、江苏扬州、重庆九龙坡5个放流站初步建设完成第七届渔博会上,基金会和安徽省渔业协会联合组织“公益放流站”参展,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一行莅临指导,并对基金会在科学放流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左:第七届渔博会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莅临“长江有鱼”展位指导  右:长沙公益放流站

在公众宣传方面,举行了“XIN益佰 助力长江濒危鱼类回家“科学放流宣教评审会,邀请22家合作伙伴,未来在长江流域举办150场活动;项目还在武昌区未来实验小学举行“鲟光中华 遇见长江”爱心劝募活动,呼吁大家共同保护中华鲟。


议题二  渔民替代生计


 项目一:渔民驿站 

项目以退捕渔民转产为导向,探索“公益+政府+市场”的联动模式,紧密结合渔民和渔村的发展需求,已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渔民驿站”42家,诠释长江渔文化瑰宝,传承好长江文化脉络。


本季度,召开了2024年度“渔民驿站”项目评审会,最终决议支持武汉、安徽、龙岩3地渔民驿站的建设和营运。未来,“渔民驿站”将进一步聚焦渔村产业发展,以生态可持续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度“渔民驿站”项目评审会


 项目二:十年禁渔退捕渔民转型示范


为了推动退捕渔民转产、探索他们参与辅助制裁的可行性。第二季度,项目通过企业专访、座谈会和参与垂钓比赛等活动,提高公众对导钓员角色的认识。召开了导钓员参与辅助执裁可行性分析座谈会,分析导钓员在辅助执裁岗位的需求和潜在作用,编制《导钓员辅助执裁岗位需求分析》报告,组织导钓员参与2024年第二届中国武汉垂钓挑战赛服务,促进导钓员的专业技能提升和休闲垂钓行业的发展。



依次为:导钓员参与辅助执裁可行分析座谈会、导钓员为2024年第二届中国武汉垂钓挑战赛提供服务



议题三  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


 项目一:零碳长江 


本季度,基金会联合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长航集团正式发起“C·Green零碳先锋·青山行动”,旨在通过政策普及、公众参与和企业行动三大核心维度,深入推进长江流域双碳理念的科普化,助力双碳战略取得实效。项目围绕服务第二届中国碳市场大会、低碳社区建设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目前,“节能低碳社区试点”已落户武汉同兴社区和王家巷社区,并开展相关社区宣传活动。


同时,在中国民促会资助下,“CN计划-碳中和公益传播项目”也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高校、企业调研、座谈等方式进行内容收集与整理,通过矩阵式传播方式,帮助公众更好的了解双碳目标。项目还联合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等机构,共同举办“生物多样性助力‘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主题活动”。



依次为:“节能低碳社区试点”落户武汉同兴社区、王家巷社区,生物多样性助力‘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主题活动现场及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利民演讲



议题四  政策倡导与研究


 项目一:自然教育  

本季度开展自然教育交流研讨2场,与永旺梦乐城探讨城市小微湿地的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项目,武汉学知悟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生态保护研学路线探索、定制公益研学课程设计、强化中小学环境教育及构建自然教育行业生态工作;参与湖北省2024年自然教育发展交流大会,汇报了未来将依托已建立的长江流域伙伴工作网络,大力开展长江大保护主题下的自然教育计划;走进中山路小学紫都一分校,开展“长江大保护你在行动吗”主题科普讲座。



依次为:湖北省2024年自然教育发展交流大会合影,永旺梦乐城、武汉学知悟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到访讨论、“长江大保护你在行动吗”主题科普讲座



项目二:长江大保护司法协作探索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继续深化与湖北各地法院、检察院的联系,探索长江大保护司法协作。与赤壁市人民法院、通城县人民法院分别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社会组织配合并参与长江大保护环境资源司法审判的新路径。


第二季度,基金会受邀参加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检察院组织的“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研讨活动,基金会司法委员会主席谢景斌代表出席并分享了基金会在司法保护工作中的具体做法,特别强调了多方协同合作在长江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深化合作建议。

 

左:与通城县人民法院签约仪式、参加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检察院“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研讨活动


品牌与合作


基金会围绕重大活动传播创新、重大奖项申报、筹款合作等积极探索,品牌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新的破。


积极申报奖项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留住长江的微笑——“小豚大爱”公益项目获评生态环境部2024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理事长李雪松在广西主会场代表基金会领奖。


中央级媒体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央视新闻频道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在央视多频道多时间段,专题报道基金会李响博士和基金会团队伙伴,共同践行长江大保护的故事;66放鱼日联动全国14个城市媒体同步报道,吸引了央视、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湖南日报、昆明日报、凤凰网、澎湃新闻、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发布新闻50多条。





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资源。基金会邀请了聂卫平、马晓春担任宣传大使;发起“长江国宝守护计划”,邀请著名钢琴艺术家孔祥东、演员何晟铭、陈奕龙等十多位艺术家、明星、艺人参与线上线下宣传,发动50多位爱心人士通过认养和放流中华鲟,共同助力濒危鱼类回家;并在武汉多个核心商圈投放公益广告,积极宣传“长江有鱼”公益项目。


 

依次为:聂卫平、马晓春受邀担任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宣传大使;演员何晟铭等十多位艺人加入“长江国宝守护计划”宣传科学放流;66放鱼日期间户外公益广告宣传。


来源: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公众号




撰文/编辑/排版:一栗 编审:泽旭
END


长江江豚,仅存1249头;

青头潜鸭,仅存千余只;

中华鲟,已连续多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

点击下方链接,

让我们乘风破浪,

让它们“出圈”吧!








责任编辑:刘畅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