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创”出新路径——巴东县教研基地暨学科骨干团队创建侧记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7-09 09:37:14

一个山区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点多面广,零散分布于城镇、乡村,如何实施校本教研?作为教研体系的神经末梢,县级教研机构承担基础教育研究、指导、服务职责,怎样开展接地气的“草根教研”?这是巴东教育必须作答的“爬坡题”。

创建基地,先行先试;团队个人,同步成长。2022年以来,巴东县大力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研基地暨学科骨干团队创建,以基地创建促进教师成长、以素养提升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套适合山区特点的教研新路径。

务实管用的创建机制

历经“目标教学”“激趣导学”精彩之后,巴东县教育科研遭遇瓶颈期:一方面,县教育科研中心缺乏阵地和抓手,县域教研难以推进;另一方面,学校教研缺乏专业指导,教师成长内驱力不足,“被动成长”较为普遍。

为实现教研“重心下移”,探寻教研机构、学校、教师发展共赢的教研路径,经过反复调研,巴东县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研基地暨学科骨干团队创建工作。全县近7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申报创建教研基地学校,近200名教师申报学科骨干团队成员。县教育局对申报条件严格审核后,确定55所学校为基地创建单位、171名教师为学科骨干团队培养对象,覆盖所有乡镇和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

“对象”一经确定,创建工作迅速紧锣密鼓推进。2022年1月,全县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研基地创建启动培训会,对创建单位负责人、教科研人员进行专题培训。随后,教研员分赴基地创建学校跟进指导,督促创建。

针对创建暴露出的随意性、盲目性,2022年9月,县教育局汇聚众智,制定《基地团队评估考核细则》,为创建提供蓝本和依据。此后,各学校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持续推进创建。两年期满,县教育局组织对基地团队创建对象评估,认定26所中小学校为教研基地,126名教师为学科骨干团队成员。

巴东县教研基地和学科骨干团队创建,涉及面众多,程序繁琐、复杂。县教育局牵头揽总,县教育科研中心发挥指导、督查作用,以任务驱动激发学校、教师积极性。自主申报、审核确定、评估细则、考核认定环环相扣,前后衔接。创建单位对照标准、精准发力,热度不退、力度不减,形成了流程规范、闭环管理。“通过基地团队创建,我们破解了一些教研难题、形成一批科研成果,锻造出一支骨干团队。”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国这样评价。

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

茶店子镇中心小学是教研基地创建学校之一。根据校情,该校致力于构建教研长效机制,大力推行主题教研。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思政、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等学科教研活动,通过理论讲座、主题研讨、课例观摩、评课议课、交流反思等形式组织教研。语文组围绕“落实语文要素,课堂提质增效”主题,数学组聚焦“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课题,体育组围绕全县大型运动会备赛,开展系列校园体育活动。    

溪丘湾乡中心小学聚焦思政学科开展基地创建。该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邀请市场监管、公安、卫健等部门工作人员来校讲座,开发出“课堂教学+课外拓展”校本课程;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教学,促进学生感悟与建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挥教联体核心校引领作用,定期组织思政骨干教师到平阳坝小学、黄大鹏小学送教送培,带动乡域教研整体推进。

“百年老校”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是中共建巴中心县委旧址,也是野三关烈士陵园所在地。该校对校本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打造出“一处址(中共建始巴东中心县委旧址)、一广场(野三关烈士陵园广场)、一条路(长征路)、一棵树(雪松古树)、一个池(莲心池)”的红色“五景”,让理想信念、优良传统、红色基因、高尚情操深植灵魂血脉,滋养师生身心,打造“校园有红色故事、文化有红色核心、教育有红色品味”的德育品牌。

一石激起千层浪。巴东义务教育中小学科研赋能教育发展,围绕教学实际问题,聚焦教育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教研课题研究。2023年,全县首个省优秀教改实验项目《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主题教研有效路径研究》顺利结项,五个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圆满结题。目前,全县累计立项在研省级课题8项,州级在研规划课题45项。

历练成长的骨干团队

溪丘湾乡中心小学90后教师田璐,是全县小学思政学科骨干团队成员培养对象。为了让自身成长更快,学校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与她结对帮扶,为她“压担子”“给位子”,提供展示的机会。在学校的帮助下,田璐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学教法,积极参加赛课。先后获全县小学思政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基础教育精品课获州级二等奖。2023年底,她被县教育认定为小学思政学科骨干教师。

金果坪乡泗井小学地处边缘,学校规模小,校本研训开展难。该校青年教师雷丹多次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国培”“省培”项目,将所学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很快就成长起来。如今,雷丹已是全县小学心理健康学科骨干团队成员,承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一群秉承情怀的教育人,在基地团队创建的感召下,成长内生动力瞬间爆棚。全县“官宣”认定的126名学科骨干团队成员,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

各学校将教研基地创建与学科骨干团队相结合,以基地创建引领教师发展,以教师成长带动学校发展形成共建、共融、共生、共长的教研新样态。

茶店子镇中心小学实施“新进教师听评课”“年级组互听互评”“推门听课”“引领示范课”等活动,分学科全员卷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布垭镇大力实行青蓝工程,师徒互相听课评课。“蓝”教师从课标解读、教学设计、课堂重构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精准指导。

以教研基地、骨干团队创建为契机,全县大力开展教学研训活动,营造教师成长的强大气场。先后举办县级教师技能竞赛29场次,县级各类研训活动30余场次,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

基地骨干团队创建,是“倒逼”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成功之作。巴东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不断放大创建效应,充分发挥骨干团队引领作用,建立县级学科工作室,带动教师整体素养提升。今年春季,全县已成功举办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开展中小学语文、思政、历史录播课展评活动,对水布垭、东瀼口等乡镇进行教育教学整体视导。高举科研兴教的旗帜,巴东教育续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陈江)

责任编辑:邓雅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