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熊艳萍,女,48岁,她是通山县湄港学校的一名物理老师。转眼间,熊老师已经在中学的教育战线上工作了26个春秋。这26年来她一直在农村从教,作为农村教学条件是比较艰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熊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全部熔铸在自我从事的事业中,而且一直带毕业班,所带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年来,各级行政部门对熊艳萍老师的付出也给了充分的肯定;工作中曾多次被评为“乡镇骨干教师、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多次在全县组织优质课比赛中获得县优质课一等奖,如:2011年组织一师一优课我讲的化学课《溶液的形成》获得县一等奖,在2012年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所讲的复习课《金属与材料》获得咸宁地区二等奖;2020年中考,2023年秋我所带班级物理全县名列前茅并在2020年中考物理学科质量分析会进行了交流,并作重点发言,2023年度又评为通山县“学科带头人”,“德育先进工作者”。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人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的宗旨,处处以身作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工作勤奋、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将近几年来的工作事迹介绍如下:
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熊老师她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她认为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导学案,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熊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她想学生肯定会情绪上受到感染,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坚持每一天早来晚走,经常深入宿舍、晚补,了解学生第一手材料。与学生同劳动、同学习、同休息、同锻炼、同欢乐、同悲伤,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用心呵护她的学生,用心浇灌她的教育事业。
二、多方学习,丰厚专业素养
对一个教师而言,熊老师认为自己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念、艺术的技法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养,自己有一桶水才能顺利倒给学生一碗水。在日常生活中,努力丰富自我的知识。于是熊老师长期订阅《中学物理》、《科学大众》、《读想用》等,丰盈自我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拥有高远的认知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勤学苦练,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逐步构成大气、睿智、平和的教师气息,增加教学的魅力。
为了避免学习上的惰性,熊老师把工作中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任务都作为自我学习的动力,把完成任务的过程转变成专业学习的阶段,比如:她经常用学校组织公开课的机会,给自己提高标准,认真组织备课讲课,讲了一遍,又改一遍教案,听取老教师的意见,锻炼自己,逐步提高,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另外,她用心参加各种培训,以前多次到多所学校听课学习,利用休息时间上网找名家视频课例、讲座等,这样才把熊老师这个非专业、欠经验的老师逐步成长成一位专业型物理教师。
三、深入研究,提高教学境界
在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研究是熊老师工作有效途径,追求有效教学一直是她追求和努力的方向。而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她会在上好一节课的同时,对自我的课堂教学做深度的反思,与教师共同研讨。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熊老师一向坚持落实三个方面:兴趣、发现、创新。用物理课堂的小实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育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借助物理学的视角帮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讲《生活中的透镜》中照相机的应用原理时联系实际中的照相机,再加以创新让学生自己制作照相机,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特色并强化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终身学习和人格完善的思想种子。
熊老师在要求学生搞好学习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熊老师很注重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用她的爱心换学生的真心。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时,为了挽救一只掉队的大雁,她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她的鼓励帮助下曾有多名学生重建起学习的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如06界的阮静女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由八年级考三四十分到中考能考优秀分,17界陈涛因为害怕物理每每想放弃、逃避我多次找他交心谈话,分析提携,使他感觉老师对他的关心是多么的好,从而由怕学到我要学,顺利成为我会学,同年中考考64分(物理总分80).
四、用心研究,探索教育方法
熊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她深深知道教育教学工作责任重大,从小的方面讲,它关系着个人和家庭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处讲,它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兴亡和发展。
“德为师之本”作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因此,她从未把教师当做简单的谋生职业,而是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所以熊老师工作一直勤奋、扎实、一丝不苟,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明白要教育好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严”。严格要求学生,既是行为规范严格训练,也是注重良好行为的养成,如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用心主动的劳动习惯,热情开朗的文明礼貌习惯,有序的参与活动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她经常采取“做榜样、耐心带、及时评、时时查”训练学生的行为,对于好的行为她们要及时表扬,比如:谁下课及时关灯,谁上课姿势端正,谁给班上扛纯净水,要点名表扬让大家学习,还有谁的作业干净,字写得端正等等,绝不吝啬自己溢美之词;当然对于不好的,多指出现象,不在班上点名批评,找到办公室私下交谈,几天下来,学生就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这些工作,绝对要腿勤,多进班走到学生中间,由接触而了解,由了解而理解,师生关系才会融洽。还要眼勤,多观察,了解学生的心态,做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嘴勤,要勤指导,经常和学生聊天,指出不足,表扬优点,增进师生感情;手勤,多示范;脑勤,多思考。俗话说“天道酬勤”,勤,能弥补经验的不足和才智的缺陷。
再次要“爱”。爱是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们的真诚。熊老师用她的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教育家朱永新说过“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因此她认为,爱孩子应该是教师的职业品德。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平时她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与学生交流,用一个微笑来温暖学生,用一个眼神来鼓励学生,用一个抚摸来关心学生。用真诚与学生相处,熊老师经常对学生们说:“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她也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力求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真诚、公平、温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师德的核心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熊老师每当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听着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感受着爱与爱的碰撞时的那份快乐,她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感觉阳光是多么温暖,世界是多么美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留守儿童应运而生,这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父母的照料和监管,行为变得散漫起来,有的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有的甚至打群架,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看到这些她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利用班会举行了很多有针对性的主题大会,改掉了他们的陋习,如2011界的金浪同学父母头年外出务工,由外婆陪读,他顿如同脱缰的野马,成绩一泻千里,她及时发现,及时拯救以致及时康复。而对于那些思维迟钝,智力较低的学生她决不嫌弃、不放弃,耐心帮助主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班上指定优等生给他们当小老师,热情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不孤单。熊老师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把当天学的知识给他们查漏补缺,耐心的辅导。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也肯定了教师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熊艳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生,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她无怨无悔,为振兴乡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