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保康:科学考察摸清“家底” 亮出生态“高颜值”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21 14:47:0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晓丹、张九君、宋德化)今年以来,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强化科技支撑,狠抓资源监测,应用新技术科学考察摸清动植物“家底”,亮出生态“高颜值”。

图片

近日,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正抓紧在保护区内布设红外相机。红外相机监测是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开展科研监测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红外相机捕捉拍摄到的照片和视频,能进一步确定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分布情况、栖息环境和人为干扰情况,为保护区制定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图片

该局全年布设红外相机200多台次,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紫蛱蝶,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翅绿鸠、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绿花杓兰、国家珍稀保护植物流苏群落等物种,发现新记录物种5种,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率为零。

图片图片

“我们加快完善五道峡自然保护区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对3个高山视频监控、19个路口视频监控等设备进行更新,新购置红外相机、双筒望远镜、无人机、观鸟镜等监测设备150余部,保护区智慧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实现生物多样性‘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保护。”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科科长王波介绍说。

图片

图片

该局启用“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形成“互联网+生态”的保护区自然资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有了这套系统,保护区的“家底”被摸得更透彻。

在高科技监测系统帮助下,保护人员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有了更详细、更准确的了解,这些宝贵的数据,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图片

图片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形地貌,孕育了保康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多年来,保康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始终秉承“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创新出台相应保护机制,大力探索可持续利用转化,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方面,完善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人’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体系,集成自然保护地全部管理业务的模块化应用,建立资源本底数据库,并搭载物种AI自动鉴定功能,为自然保护地提供数据分析、专题数据提取和决策支持,从而实现为保护区的科教宣传、业务工作和保护决策提供数据和科学支撑。”王波说。

责任编辑:赵硕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