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院士专家云集武汉 探讨地球物理技术创新运用
湖北日报 2024-06-20 10:10:02

湖北日报讯(记者林晶、通讯员徐元璋、许铮)6月19日,2024年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大讲堂暨李四光地质青年读书讲堂在武汉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岳建华等院士专家,共同探讨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地球物理整体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地质找矿、大型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

活动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湖北省地质局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会议主题为“地球物理技术创新应用”。

孙和平详细讲解了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俊的科学家精神和我国重力学与重力固体潮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表示,新时代地质事业的工作者要以方俊院士为榜样,要继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李四光精神,为新一轮找矿突破作出更大贡献。煤层中伴生了很多金属矿产资源,如何对其开发利用?岳建华围绕煤与共伴生战略矿产资源的成矿规律与协同开发在探测装备、监测装备、软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交流,为煤与共伴生战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铁四院的9位专家以及湖北省地质局3位专家作专题报告,就地球物理技术在新一轮找矿突破、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展开交流。

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省地质局先后引进了无人机航磁、大功率三维激电、广域电磁法、大功率井—地等勘探方法,在页岩气、地热资源勘查等新一轮找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省地质局创新地球物理技术应用领域,由传统的浅表监测向深部监测拓展,开展地下不良地质体深部蠕变监测,研发的高密度在线监测系统、微地震监测系统及三维可视化平台,多尺度监测地灾全生命周期变化规律,为湖北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大讲堂采取“现场+视频”会议形式同步进行,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以及江苏、河南、安徽、湖北等国内15个省份地勘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现场参会。

责任编辑:李娅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