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实施案例研究 有效转化“问题生"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14 16:13:26

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京九校区今春在校学生2140人,其中"留守儿童"(父母都不在身边)298名,学校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特别是循序渐进地开展了“问题生”教育转化工作,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问题生″在学习生活行为上有明显差别,不少人存在心理问题,为此,我校实施了关爱育人工程,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案例研究活动,收集一些有价值的案例整理编撰成册,并从中提炼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共同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续能助力。   

 一、突出养正教育  探寻有效路径

在蕲春县政法委和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根据现有工作需要,成立德育委员会,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走好路,行好礼,扫好地,做好操,吃好饭,睡好觉,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做好题”的十好养成教育,让孩子们共享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抓常态,让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意识不断增强,学校举全校之力,集思广益,不断研判,教育引导每一名学生在校安心学习,生活上舒心惬意,在心智发展上不输在起跑线上。教师陪餐,班级爱心活动等,让爱照进孩子们的心里,对心理抑郁,有自卑心理问题,易躁动,冲动,有暴力倾向,网瘾少年,厌学逃学少年,自伤,自残等行为,残障、孤儿、单亲留守等弱势群体“特殊生"关爱倍至,教育转化、开展活动等,让每一位未成年人在校园里茁壮成长。   

学校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内设留守儿童亲情视频室、心理疏导室、家教室、学习铺导室、行为规范指导室、生活自理培训室和生活服务室等七个专室,进行针对性教育转化活动,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让爱的光芒照亮留守儿童成长的道路。

二、实施案例研究  提炼有效策略      

学校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对行为偏常、心理异常生不断筛查,实施关爱帮扶,活用策略进行教育转化,发动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撰写案例,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不断反思改进,不断探究问题,实现了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

1,建档建卡,实行一人一档式动态锁定,跟踪管理,为关爱行动明确目标。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每个“问题生”的年龄,家庭住址,成长中的问题,家长外出务工地址,联系方式及托管人情况,填入每个“问题生”的成长记录上,形成一人一档跟踪式管理服务。

2,对心理抑郁,有自卑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进行“六包一”包保关爱,走进学生心灵,启发引导。对易躁动,冲动,有暴力倾向的特殊生进行情感沟通,设置班级特定岗位,转移稳定其心性,防止欺凌现象发生,消除霸凌倾向。

3,对网瘾、厌学、逃学少年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引导拒绝网络诱惑。给予减压、减负帮助,构建阳光开朗心态,培养学习兴趣。

4,对自伤,自残等行为的特殊学生首先要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减压释放,然后经常性开展珍爱生命主题教育,让师者大爱、浩然正气常沐心间。

5,防性侵等行为,要正确引导,通过法治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隐私权,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正当防卫,趋利避险,保护自我。

6,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关爱“问题生”的学习生活。通过组织号召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与“问题生”结对子,当起“问题生”的“代管家长”,在亲情关怀中培养“问题生”的自尊自信,自理自律能力,争做“问题生”生活上的知心人,学习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保护人。四(4)班班主任高老师,义务担任本班两名问题留守生的"代管家长",经常性的与班级两名留守学生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走到他们中央,为他们排解忧愁,让他们乐学善思,健康成长,在孩子们心中,她就是带来心灵慰藉的知心姐姐。

7,开展“手牵手”互助活动,鼓励“留守生”与其他学生结成友情对子,在学习生活各方面互帮互促。六年级3班,邓文新老师,鼓励学生王某主动与本班“留守生”李某结友,在充分保证日常学生生活之余,学有余力的王某节假日常和李某到家里一起做功课和度假,邓老师和科任老师作幕后智囊团,两人不仅建立了深厚友情,学习生活方面进步都很大,李某在外务工的父母也为这种拉近彼此心灵距离的方法而感激不已。

8,进行心理疏导,对“心理问题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生”普遍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有阴影,引发出情感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容易焦虑自闭等,需要及时疏导,让“留守的花朵”在爱的阳光下绽放。

9,开设家庭教育课,为“留守生”缺失的家庭教育补上一课。由于家庭教育缺失,“留守生”的学习生活缺少正确引导,学习生活价值观存在一些偏差,学习不求上进者有之,得过且过,在一些事情上辨不清是非。为此,我校经常性的"请进来"和"走出去"活动,经常邀请专家老师来校开展家庭教育课,积极开展讲好家风故事,组织师生撰写好家风文章,做好家风传承人等系列家教课活动,同时组织学生进社区或文化景点,进行家风家训和爱国爱家教育,让德化教育闪闪发光,同时引导“留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价值观。

10,针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规范化养成教育。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留守生”的行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有的“留守生”行为散漫,常有厌学,逃学,说谎,爱玩手机等行为发生。我校专设有“留守生”行为规范室,专班专人指导“留守生”言行,促举止文明规范。

11,针对学习困难生进行学习辅导。我校专设有学习辅导室,有专人帮助“学困生”分析学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成他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明德厅内的针对学困生的辅导,授课教师匠心独运,耐心点拔,面对面答疑解惑,让问题得到最暖心的解决之道。站在学生角度去分析,抱团成长,让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困惑及时排除,把学生的成长风帆挂在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地方。

12,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进行专项培训。我校专设生活指导室,有生活教师教会“留守生”怎样穿好衣洗衣,叠被和梳头等,给“留守生”过生日,开生日会,做“留守生”生活上的知心人。以学校少队委发起并开展的"我是生活小能手"活动中,全校每个班的留守生,在铺被子、叠雨衣、整理书桌的活动中积极展示,身心得到锤炼;学校市级课题组举办的"我是种养小专家"活动中,孩子们见心见智,在老师的指导下,身体力行,学习栽种植物,他们还走进草本中药的药物园,识中药名称,品中药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活动的"小切口"挥应儿童成长的常见常新。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育赋能添彩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不断锐意向前。

①全面做好未保宣传工作。学校利用党员会、行政会、教职工会、家长会等会议大力进行未保工作的宣传,做到学校、家长、社会人人皆知、应知尽知。

②学校德育委员会制定“特殊学生”帮扶教育实施方案。制定有效的目标,通过得力的措施,紧紧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小学生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确保各类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③动态锁定重实效。根据留守学生的行为表现,定期进行相应的教育策略转化。通过座谈、家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家情,提供最精准的帮扶、做到最用心的托举。

④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整理好案例,把好的教育转化策略推广到五实小各校区。  

 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归属感更足,获得感更强,亲和、廉明、真诚的交流环境更浓,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得到显著增强。整个校园氛围更加和谐有序、积极向上,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淳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向心力不断形成,魅力五小每天不一样:老师给学生爱的抱抱,老师给留守学生过生日,学生带来新开的栀子花给老师……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是关心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我校将一步提高站位,深化改革,层层压实责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 刘远海)



责任编辑:洪峰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