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墨扬“江汉智慧”,稚笔生光辉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5-31 14:45:52


一笔一划,勾勒汉字之美

一张一弛,书写文化之韵

从二十四节气的橡皮泥印章

到粽叶蒜头上的细笔勾勒

从雨巷飘来的墨韵油纸伞

到书画共舞的古风团扇

在笔墨流转间

演绎出汉字多元魅力



5月28日,“写好中国字,稚笔生光辉”武汉市硬笔书法教育实践交流活动在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金雅校区)举办。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谢琼,市教科院书法教研员、特级教师余国卿,全市发展素质教育实验校和书法实验校校长及资深书法教研员,江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等300余人汇聚一堂,共畅书法教育未来。



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的张颖老师带来了硬笔书法展示课《左长右短》,张老师带着学生观察理解“左窄右宽,左长右短”的含义,从比例结构中欣赏汉字的和谐美观,在点画避让中感悟中华文化的谦让之礼,引导学生找到一类字型的共同规律,并在书写时加以运用,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和对书法的喜爱。“这堂课对今后我们书法教学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参加本次研讨的教师陈继其表示大受启发。


“习汉字”是江汉区“诵习练”工程的重要项目,以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现场,江汉区教育局进行了“区域汉字书写评价实践分享”,从评价的顶层目标设计到评价方案制定,再从评价实践到结果反馈、分析经验总结,详细介绍了江汉区开展全过程实践研究的经验做法。



在展示区,江汉各学校书法佳作齐聚一堂,硬笔软笔双管齐下,共同呈现了一场书法艺术盛宴,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江汉师生的智慧与风采,在笔墨丹青之中,融汇成江汉教育的根和魂。“书法炼心智,笔墨展风华”“稚笔书古今,墨香满常青”“工书和美,美美与共”......观展过程中,江汉区各教联体的师生们从作品的取法、章法、装裱和作品的文化背景等方面,向嘉宾们做了细致的讲解,大家无不惊叹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并为师生们妙笔绝伦的作品点赞。


江汉区黄陂街小学六年级学生代表们现场挥墨泼毫,坚持四年的学习,他们的字迹犹如行云流水,颇具灵性,学生童瑞涵说,学习书法后字写得越来越好,最大的改变是拥有更多自信心。



2014年,江汉区西马路小学被评为武汉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学校以“写好中国汉字 筑牢文化根基”为教育目标,十几年来,逐渐形成了“以书扬美、以书育才、以书促研、以书怡情”的鲜明特色,现场该校也带了宝贵的书法教学经验。书法教育也是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校长熊丽萍以《绿意书写促“松娃”成长》为主题,分享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优秀经验。熊丽萍表示,“习字立人,字正正心”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也是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相信在绿意书法教育的浸润里,“松娃们”一定能在一撇一捺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习字修身中成就精彩人生。


“活动分享了很多书法教育的干货,作为一名书法老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一步一步把字写得更漂亮,让书法教育再上新台阶。”西马路小学书法老师王媛作为江汉区书法兼职教研员,一直扎根全区书法教育工作,她表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就像是为每个学生播撒一颗种子,以书法为契机,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文脉。



一直以来,江汉教育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多年如一日坚守书法教育初心,注重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和书写水平提升。目前,江汉区已有九所学校被评为武汉市书法实验校,2014年至今,5次市级书法优质课竞赛中,江汉区更是囊括五个一等奖。同时,江汉区通过教联体的深度交流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系列具有区域特色的书法教研活动,为师生们搭建校际交流的互促平台。


当墨香萦绕,江汉书法教育的风采与成果在时光中熠熠生辉,江汉师生们以稚笔书写着对中国字的热爱与执着。一笔一划,皆是传承的力量;一字一句,皆是文化的流淌。未来,江汉区将分享、推介更多优秀书法经验与成果,为全市书法教育贡献“江汉智慧”,让书法艺术在师生心中绽放光芒,让中华文化在稚笔之下代代传承。



END

责任编辑:孟静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