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刘佐乡,地处黄梅县东部,东接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南与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隔江相望,西连本县小池镇,北濒龙感湖。刘佐乡因辖区内有刘佐口村得名。乡人民政府距黄梅县城5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48.35平方千米,刘佐人口为1.9万人。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刘佐乡境域属黄梅县辖。清代属长乐乡,民国时期隶杨穴镇,后属复兴乡辖。1949年属小池区,1958年属长江人民公社,1959年属小池人民公社,1961年属小池区,1975年撤社并区,自小池区分出,设立刘佐人民公社。1984年并入小池区。1987年自小池区分出,设立刘佐乡。刘佐的滨江村是湖北的东极,东极点经纬度为:东经116度08.0′,北纬29度50.0′。湖北陆地最低点在此(刘佐乡东喇叭湖陆地),海拔仅9.2米,是湖北省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据传:清代长江大堤杨东塆溃口处左边住一能治百病的刘姓名医,得名刘左口。后来人们为了祈求老天保佑他们能在这里安居乐业,就把“左”改变成了今天的“佐”。刘佐乡以前也曾称段窑,原为江中沙洲,因段姓和姚姓居民在此定居而得名“段姚”,后在此地又建有烧制砖瓦的窑炉,故演变成“段窑”,改制后,现成为刘佐乡下辖的一个社区。
刘佐乡有1个社区、12个行政村:段窑社区、滨江村、梅中塆村、新农村、梅花屋村、梅祠堂村、詹圩村、胡营村、费塆村、杨西塆村、杨东塆村、石流港村、宏星村;乡人民政府驻段窑街25号。刘佐乡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在海拔8.7~14米之间,境内最高点海拔14.2米;最低点位于喇叭湖,海拔8.7米。刘佐乡属华阳河水系,有长江水流过辖区7千米,八一、东港水从王埠等地入辖区,连丰收、友谊等8条港道,河道总长28千米。刘佐乡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1.7亩,其中旱地2.8万亩,水田0.2万亩。刘佐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油菜。林业以种植经济林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水产业以养殖鱼类为主,工业以商品棉、木材加工为主。
湖北陆地最低点在黄梅县刘佐乡滨江村东喇叭湖,海拔9.2米。东喇叭湖是一个地名,曾经是龙感湖(1955年合安徽宿松县龙湖、湖北黄梅县感湖而得名)一部分,1960年围湖造田并形成陆地,面积约3平方千米。其大部属黄梅刘佐乡,小部分归龙感湖农场所有。是与江西、安徽交界的"鸡鸣三省"之地,同时,还有“湖北最东极”的美誉,它一面与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接壤,一面与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隔半个长江为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三省居民,同说一种方言,同唱一台黄梅戏。每天都有不少乡民乘船来往于湖北的刘佐乡和江西的江州镇。
刘佐乡詹圩村地处刘佐乡最北端,是刘佐乡的北大门,再往前,就是浩瀚无际的大源湖。以前,村民要去湖对岸的独山、下新、宿松,就是坐着木帆船,漂行在浩渺湖面上。现在有条路与自西向东横穿詹圩村南部的丰收港直接关联。丰收港西端与龙感湖接壤,那里建了一座大型排灌枢纽——四清闸,丰收港的作用是水涝时,要把细桥闸和它南面滨江圩及其它村的那一带近万亩稻田的水排出去。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的梅祠堂村当家塘中央,有七彩喷泉的水花,时而像莲花绽放,时而似鹰击长穹,色彩缤纷,变化多端,吸引四乡八邻的人前来观赏。梅祠堂村是黄梅县偏僻边缘乡村。刘佐乡费塆村有2万亩油菜花争相绽放,汇成金色花海,勾勒出一幅迷人的乡村田园画卷。走进费塆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金灿灿的油菜花,清风拂过,淡淡花香沁人心脾,引来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刘佐乡在农业方面引进水利工程,八一闸引江灌区八一港起点坐标位于刘佐乡八一港湖田岸线周边包括刘佐乡八一港湖田、龙感湖总场塞湖办事处、刘佐乡石流港村、梅花屋村、梅中垮村。
刘佐乡(段窑)是黄广长江大堤与宿松同马大堤的交结处,有马路口、梅家口、胡家口、汪家囗、金家口、刘佐口、正港口,俗称七口堤,全长计18公里。过去有史记载,从1608年至1954年的三百多年历史中,江堤大溃口十五次,刘佐口破堤最多。刘佐(段窑)历来是军事战略要地。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在此演义千古风流。设点将台,布设九洲八卦阵,操练水军。元末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十八载时,段窑和小池是两军争夺的据点。明末抗清将领左良玉多次在这里和清军进行阻击战。顺治七年大兵驻段窑,大乱初平,小醜互作不靖,九月剿贼兵驻段窑。康熙十二年,清知府于成龙与抗清军湖口水师发生大战,败敌于段窑。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在小池筑新城驻守,段窑一带为屯军重地。现段窑周边有胡家营,谢家营,戴家营,蒋家营,梅家州等,即为当年太平军驻营遗址,也因农民革命军在此扎营而得名。曾国藩湖口兵败一战时,太平天国著名战将罗大纲,将兵力屯于湖口对面段窑的梅家洲,助力石达开兵出奇招。曾国藩也在段窑驻扎过,还在这里迎护帅远燡(探花帅承瀛的孙子,黄梅人,与合肥李鸿章、湘阴郭嵩焘、溧阳陈鼐并称“丁未四君子”,后战死)的灵柩。帅远燡灵柩经段窑上岸,经陆路,渡过龙感湖,送回黄梅家乡安葬。抗日战争时期,段窑一带是湖区革命活动地之一,段窑梅花屋,是1938年5月四区区委会旧址,也是1941年段窑敌后武工队诞生地。刘佐乡的历史名人众多,明朝弘治至嘉靖年间的垦荒创业者,修建了刘佐乡境内的江堤,包括马蹄口、梅家口、胡家口、汪家口、金家口、刘佐口、正港口等七段,全长18公里的杨仕宪、历任过中共黄宿县委秘书、黄冈文联主席、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室主任、中共荆门县委第一书记等职的梅白(学名国定,梅白是其参加革命后改的名字)、生前为江西省南昌市湾里消防救援大队梅岭消防站专职消防队班长,因防汛抢险牺牲的张五洲烈士、在朝鲜战争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庄林波烈士等。
刘佐乡宏星村的麻壳花生久负盛名,因其籽粒长、味道香而成功入选黄梅地标优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刘佐乡家家种植花生,家家从事花生产业,农民大部分的收入来自花生。刘佐乡西瓜也颇负盛名,它个大、皮薄、汁多、味甜,特别是杨西塆村、杨东塆村所产的西瓜。
刘佐乡中学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之地,南临长江大堤,北靠段湖公路,成立于1988年,她的前身是黄梅县农业高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藏书丰富,环境优美,是育人的好处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