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朱太然、徐华)5月28日,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白沙驿村,高速插秧机正在200亩连片水田中来回穿梭。伴随着插秧机向前行进,一株株秧苗从苗盘上插进田中,放眼望去,一排排青绿色的秧苗井然有序、尽显生机。“终于又可以吃上自家水田产的米了,这手法可比咱村的插秧能手快多了!”一旁围观的大爷赞叹道。
据悉,三年前的白沙驿村还是小田分散、荒草丛生的另一番光景。为充分发挥闲置田块的价值,在2020年启动的全镇国土整治行动中,白沙驿村成功流转200余亩闲置土地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通过专业施工队伍对涝洼地进行改造,使得以前逢雨必涝的洼地变为了良田。同时整合零散地块,将分散的小田块整治为连片田,通过“旱改水、小并大”,建成“路相连、渠相通、田成片、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并引入“稻油轮作”模式,一地两用,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有了良田,如何经营又成了下一个挑战。白沙驿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议引入专业种植合作社,并未雨绸缪规划了“白沙驿村水稻油菜精制加工项目”,预计引入15吨水稻油菜兼容烘干塔、油菜籽精炼加工设备及30吨储粮罐,项目建成后,将辐射相邻7个村落,有效解决周边农产品产销加工难题,带动周边百姓稳步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如今,在海拔800米的传统村落,高山冷水米、冷榨菜籽油产业已初具规模,传统技艺正焕发新生,描绘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新时代农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