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让每个学生站在教育的中央 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探索“双减”落地新路径
长江日报 2024-05-29 09:56:58

“小龙人剧场”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

在研学中探索。

走出校门与大自然链接。

立竿见影式的教育带来“速成化”的学习,学习负担过多、学业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快乐起来、自由起来,就要以适合的方式让学生站在学校和课堂的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课堂、课业和课后服务入手,注重学生兴趣培养、个性发展和素养提升,努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课堂变革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轻负高效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根本。学校运用武汉市百优“创·力”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做起来、动起来,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进行朗读比拼、计算闯关、组词游戏等前测活动,实现“学情定位”。课中,学生在情景中与教师和同学互动,完成学习单检测并反馈学习成果,达到“善学笃行”。课后,学生链接真实生活适度拓展,从而“乐学致远”。如《地铁中的数学》一课中,学生比较不同交通工具出行的成本,通过折线统计图了解和发现武汉地铁票价设置的规律,类比全国各大城市地铁票价,探究武汉地铁盈利的原因,感受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强盛。

科学课上,学校以小学阶段78项科学实验为突破口,课内结合科学家小故事、展示科学现象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课外让学生走出去,链接生活和社会真实场景。如四月500名神小“少年湖长”探寻东湖湿地,近距离观察鸟类飞翔和觅食,集思广益为保护生态环境出妙招。

■课业实践让学生融入生活中央

学校统整学生作业,设计书面和实践两大类型作业。书面作业由年级组统筹各学科作业量,严格控制作业时长,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延时服务中完成。

实践作业以“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素质教育,通过五育融合让学生动起来。如“五一”期间,学校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分年级设计五育主题生活实践作业。低年级学生唱国歌、读绘本、户外游、手绘画和剥豆子,中年级学生讲故事、读童话、做游戏、画油画和蒸鸡蛋,高年级学生说寓言、读名著、看比赛、装饰画和学炒菜等。学生通过五育评价平台上传活动图片或音视频,教师线上评价并给予红领巾五育系列奖章,优秀学生作品还发布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中,让学生充分展示在生活的大舞台上。

■课后服务让学生绽放舞台中央

学校融通家校社“大舞台”,用课后服务“1+3”共育“组合拳”,创设学生成长新样态。“1”个平台,运用经开区教育云课后服务平台,审核并监管每周课后服务开展情况。“3”类课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基标课后服务课程。二是整合校外机构资源,开设素养课后服务课程,涵盖五大球类、少儿书法、器乐弹奏、儿童电学、趣味编程、模拟飞行等20余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认可。学期初,学生线上选课即“秒光”所有课程,课程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三是联合周边宁康园社区,合作开设公益课后服务课程,为双职工家长提供托管便利。

“1+3”课后服务模式,让学生找到个性发展的生长点。在学校“小龙人剧场”舞台上,诗词大会、数独闯关、英文展示、寻迹绘画、实验探索、音乐唱享、球类大作战等数百学生素养展示相继登场,还有情景剧、舞蹈、戏曲、乐器弹唱,一次次的登台都是神小闪光少年最难忘的经历和成长的足迹。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让学生站在学校和课堂的中央,将“双减”落实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探索兴趣,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黄倩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