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公安县:龚道平十八年的养虾路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5-27 11:07:21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承洋)53岁的龚道平是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从2006年开始,他就与小龙虾养殖有了不解之缘,从一开始的自己尝试,到带领村民一起共同发展,并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将单一的“虾稻共作”模式向“虾稻连作”模式转型,用产业筑起乡村振兴致富路。

清晨,走进黄岭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连片的虾塘映入眼帘。龚道平的虾塘里早已放置了地笼,经过一夜的沉淀,此时正是起笼抓虾的好时候。

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在外面做农民工,我们每年都会关注‘三农’问题,我家里还有几十亩地,就一直想着把地经营好,从事稻虾养殖。”

与此同时,在龚道平创办的家庭农场内,工人们正将小龙虾按照大中小的规格进行分拣、装箱、发货,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邓晟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邓芝培:“我们收购点最繁忙时,请了有20多人做事,每天有5万多斤小龙虾,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龚道平的养殖事业红红火火,然而,在养殖业的道路上,已成为养殖专家的他也曾一度心里崩溃。

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2010年,我们的小龙虾死亡是最高峰的时候,开始零星死亡时,看都不想往那个地方看,在那个田坎边,一两米宽全部是死亡浮上来的小龙虾。”

2006年以前,龚道平就在外打拼,骨子里养就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尽管一路磕磕绊绊,他并没有放弃。

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我们要解决小龙虾死亡的问题,就要从根源上去解决它,要去清洁它的肠道,通过把生物菌投放在水体中,再将小龙虾的排泄物以及过剩投放的饵料进行一个生物的分解。”

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会遭遇水质、疾病、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小龙虾的品质也会影响到市场行情,影响养殖效益。

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我们现在追求的是一个品质的问题,我们投喂更生态更环保的,比如我们用五谷杂粮,提高它的鲜度,肌肉的柔韧度。”

经过多年小龙虾养殖经验积累,龚道平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在周边地区也有不少养殖户前来“取经”。

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像湖南常德那边,来的最多的一次,他们就坐大巴车,80多人来我的田里参观学习。”

一人富不叫富,为让更多的村民从事小龙虾养殖,龚道平从不吝啬,手把手将多年的养殖经验倾囊相授。

麻豪口镇黄岭村村民李平原:“只要我们需要,随时联系龚书记,他都第一时间给我们答疑解惑,真心实意的帮助我们。”

从最初对养殖小龙虾一知半解,到成为一名养殖经验丰富的养殖专家,再到麻豪口镇黄岭村小龙虾养殖带头人,这条路龚道平走了十八年。

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我们在前面躺出一条路来,把成型的养殖技术,把它理顺,理出来以后,让参与进来的老百姓,都能真真切切得到实惠,也得到更大的收益。”

在龚道平的带动下,全村培育100亩以上虾稻种养大户21户,30亩以上56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51%。小龙虾产业让村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当地的小龙虾,以及其它农特产品,人文风貌被更多人看到,能带动更多村民依靠产业致富,为乡村振兴,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胡晓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