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担纲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电化先锋”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十年铸路13000公里
湖北日报 2024-05-23 22:33:51

通讯员 贺玉琴

先锋基因,系出宝成。在鄂央企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自参与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开始,一路跋山涉水,从西南腹地转战襄渝三线建设,从古城襄阳落户湖北武汉。

十年奔赴,浴火重生。坐落于武汉光谷的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近十年累计建成开通包括湖北在内的电气化铁路13000余正线公里,开通20余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及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沿着“一带一路”走向海外,进军新基建领域,担纲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电化先锋”。

杭温高铁接触网导线架设。

立志报国:绘制新时代交通画卷

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伴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中铁武汉电气化局4000余名员工以青春报国,绘制四电画卷,致力建设交通强国。

2014年8月18日,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挂牌,由原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整体及中铁一局至四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城通工程有限公司部分人员和项目重组成立。驻地武汉,立足湖北,扎根中部地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先后建成开通杭长高铁江西和湖南段、武黄城际、宁西二线、郑开城际、黄黄高铁、天仙潜铁路、黔张常铁路、汉十高铁、张吉怀高铁、黄黄高铁等重要干线。

汉十铁路被誉为“盖”在高架桥上的高铁。崔家营大桥上开辟“先有天后有地”的施工局面,建在海拔500多米山上的丹江口35千伏配电所高压线缆敷设全程采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作业。2019年3月,汉十高铁建设志愿者在谷城经济开发区沿高铁线路一带植下113棵青苗,诠释“共建共享、百里汉十、绿色同行”的建设理念。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参建的汉十高铁。

按照“设计、施工、维护”一体化的理念,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研发全自动腕臂预配平台、吊弦预配平台、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等4项智能工装,助力“最美旅游线”“扶贫高铁”张吉怀铁路建设。该线沿途风光秀丽,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广、等级高,保护生态是关键,党员先锋队从选用节能环保材料入手,严格审查测量、施工、试验、检测、维护等方面工艺,以不破坏土质地质为前提,确保张吉怀铁路成为高颜值的旅游线路。

“朱向成、李少华,你们注意安全。”王艳鸽正向10米高空的作业工人们喊话。去冬今春,在荆(门)荆(州)铁路沙洋段,作业工人脚踩H型钢柱脚扣、身挂安全带,冒着凛冽寒风,爬上接触网钢支柱顶端,紧固保护线支座。不远处就是在建的沙洋西站,已铺设了一段铁轨。王艳鸽兼职湖北团省委副书记,也是中铁武汉电气化局为数不多的项目党支部女书记之一。荆荆铁路建设也是自己家门口的项目,春节不停工他们顺利完成十里铺牵引变电所的电气试验及单体调试工作。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参建的连镇铁路及扬州南牵引变电所。

城市地铁:武汉两江三镇“地道战”

世纪之初,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就进驻武汉参建轻轨1号线,他们首次使用“钢铝复合轨”安装工法,建成国内第一条自动闭塞信号系统的线路。运用BIM建模技术、安全质量隐患排查系统、轨行区定位系统等技术,攻克施工难度最大的2号线过江隧道。2021年,建成武汉地铁5号线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从1号到21号,扎根武汉地铁耕耘20余载,一条条地铁线路连线成网,打通城市大动脉,便捷大武汉的城市出行。

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力军”,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坚持科技兴企战略,全面实施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研究、装配化施工技术研究,高铁、磁悬浮、城市智能交通等前沿技术研究,先后参与北京、武汉、广州等30余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涉足供电、接触网(轨)、通信、信号、综合监控、FAS、BAS、售检票系统、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站后所有专业。

成都七号线、重庆十号线、青岛一号线……一线牵南北、全城若比邻,一线穿海底、区市紧相连。扎根梦想、辐射全国。36座城市轨道交通,从零到一的突破,是时间的缩短也是时代的变迁。中铁武汉电气化局以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和“交钥匙”能力,斩获多项国优奖、中国安装之星和鲁班奖,成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标杆。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承建的托里风电项目。

走向海外:打造“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

沿着中国昆明、口岸磨憨至老挝首都万象。1035正线公里的中(国)老(挝)铁路电气化建设,“八大创新”两年期成。90秒自动预配1根吊弦、4分钟完成1组腕臂预配、10分钟架设完1个锚段的导线……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指挥系统、自动化预制平台、智能安防系统等广泛应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构筑坚强的技术壁垒,以施工的方式解决中老铁路施工中的难题。

中老铁路的大部分区段穿过大片无人区,美丽而又危险的热带雨林充满神秘。老挝的沙拉巴土是最复杂的一个无人区,交通不畅、物资匮乏、生活不便,连当地人都很少进入。首批入境人员自踏上那片土地就做好心理建设,基础测量、核对图纸、动土开挖、浇筑基础、组立钢柱、安装设备、电缆敷设、二次接线、设备调试、送电成功一气呵成,短时间内抢先完成小里程无人区,攻克第一个“拦路虎”,实现了无人区与外界的有效联络。以全过程数字管理和智能化工装设备,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打造160公里时速“四电”工程新标杆。

作为数字贯通的主要“大脑”,调度指挥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成功填补国内电气化铁路智能建造领域的空白。BIM系统实现对设计的平面和空间进行优化、进行可视化培训、对数据进行项目管理状态分析,充分应用于施工过程和运营维护管理。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研发的“两大平台”和“七大智能工装”,应用于工程测量、深化设计、施工生产、试验检测、交付运维等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同时完成15项科研课题,完成设计优化和工艺优化65项,推广应用智能工具27项。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承建的武汉地铁金银潭车辆段。

新型基建:孕育新质生产力

依托绿色能源开发,研制地铁作业车,是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

什么是氢?如何应用?怎样实现零排放?

2023年7月,在湖北襄阳科工装备公司作业车生产车间,一台长11.4米、宽2.56米、高3.58米黄绿相间的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徐徐从轨道上开出来,“待嫁”在厂区轨道上。它适应能力强,持续战斗在零下30摄氏度至零上40度的环境气温中30小时不“打烊”;它无烟尘低噪音,在长大隧道、城市区域、绿水青山间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它还是环保“小卫士”,唯一的工作产物“水”最后回馈给大自然。这台国内首台地铁施工作业车的“孕育”和“诞生”用了12个月,可它对于推进“打造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绿色智能的同行业一流企业”的愿景进程却意义深远。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研发的国内首台氢能源轨道作业车。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首届科技创新大会明确,在“三智一新”(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运维、新能源)领域整合相关技术资源,广泛开展基于智慧城市照明管理云平台的灯联网技术研究、氢能源地铁作业车研制、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接触网智能化运维装备等新质生产力课题研究,依靠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赋能企业管理,抢跑智能建造“新赛道”,打造数智电化新品牌,为企业在“第二曲线”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聚焦第二曲线,在“三智一新”领域持续突破、提升增长极。在浙江绍兴,建成第二条地铁、首条自动化无人驾驶运营线路。在山西长治,以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增量配电网、智慧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慧路灯等构成的经开区投资项目有序运营。在新疆哈密石城子,5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完成首组安装。涉足30多个城市的民用建筑、楼宇智能化、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光伏风电等业务,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新基建板块新签营业额超百亿元,开发的“中铁灯联网”智慧路灯系统成果转化,点亮千余条路灯,照亮万家灯火。

武汉市光谷四十二小学、光谷若水路和花锦路的道路建设、光谷中华科技园滨湖社区、光谷生物城等大武汉基建工地,处处穿梭着“武小电”的身影。中铁武汉电气化局以王牌之师,挺起“国之脊梁”,践行“国之大者”,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助力交通强国。过去十年来,该局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9项、安装之星3项、国家市政金奖1项、省部级奖6项、中铁杯优质工程14项等多项荣誉。

责任编辑:何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