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湖是大自然留给武汉的“活文化”
大武汉客户端 2024-05-22 14:32:55

“东湖,是‘活文化’,更是大自然在北纬30°留给武汉的奇迹。”5月21日,由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武汉市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协办、东湖樱花园经心书院支持的“方志讲堂·传承武汉城市文化基因”讲座举行。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市场监管局原二级调研员,武汉地方志专家库成员,武汉市作协会员,武汉东湖历史文化地图主编,2022年武汉市文联、2023年湖北省文联重点文艺扶持项目《东湖别传》作者付幸洲,在经心书院分享东湖的古往今来与文化亮色。

5月21日,“方志讲堂·传承武汉城市文化基因”讲座举行,付幸洲做客方志讲堂分享东湖文化。王海 摄

130余公里湖岸轮廓,33平方公里水域坐落城中,34座山峰环湖而立,101.98公里绿道链接肌体,120余个岛渚星罗棋布,13个植物专类园四季绽放,数百种珍稀鸟遨游湖山,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景观……谈及东湖文化,付幸洲总结:“东湖文化底蕴丰厚,楚文化、红色文化、英雄文化等文化特色环湖而兴,从古代名家文人屈原、李白,到近代胡适、郭沫若等文化大家都曾在东湖留下足迹。这里绘就了美丽中国的生态典范,传承着楚风汉韵的人文胜地,成为武汉特有的文化名片。”

湖孕城“源”:东湖出现人类活动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

《东湖别传》作者付幸洲。王海 摄

“1956年,湖北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东湖湖畔发现了李白放鹰台遗址。考古学界认为,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属屈家岭文化类型,距今5000至6000年,是武汉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人类活动遗址,它将东湖的人文历史远推到数千年以前。”谈及东湖历史之源,付幸洲介绍,位于东湖畔的放鹰台,见证了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的一角,更奏响了东湖悠久历史文化序曲。

何以证明是5000多年前的文物?付幸洲举例,在该处出土的磨光石器有斧、锛、铲,陶器有鼎、甑、碗、豆、簋、鬲、杯、罐、纺轮等,多为黑灰色,遗址上还保存有许多红烧土的房屋建筑遗迹。1997年,有关人员在放鹰台西侧的山脚再次进行考古发掘时,又出土了许多陶罐。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出土的石器和陶器,都具有屈家岭文化早期阶段的器形特点。

“这些出土文物说明,远古先民曾在这个水草丰美、土壤肥沃的地带沿湖筑巢,捕鱼种稻,烧土为陶,安居乐业。这里也是武汉中心城区内发现的唯一一处遗址,可见武汉先民曾聚居、扎根此处。”付幸洲说。

湖聚城“魂”:东湖是见证“英雄本色”的大舞台

东湖风景。长江头条网友@老飞哥 摄

武汉,九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英雄辈出。付幸洲认为,若要赋予这片湖水独有的文化亮点,灵韵英雄气概的东湖,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成为见证“英雄本色”的大舞台。

楚国神箭手养由基在东湖清河桥“一箭定乾坤”,三国关羽“卓刀于地,水涌成泉”,吹笛山以西,关公屯兵于此;湖畔西边是英雄岳飞岳家军水军基地及其操练水军之所,景区内有纪念太平天国殉难女英雄的九女墩......在这里,无数英雄事迹长青湖畔,“庚子革命”起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等英雄先烈也长眠在此。

位于东湖西北岸边的九女墩公园,迎面有一座高大雄伟的九女墩纪念碑,碑后的墓地葬着9名太平军女战士。付幸洲介绍,相传太平天国军占领武昌时,不少获得解放的妇女参加起义。后清军反扑,于城郊大肆屠杀,9名女兵不为敌威所屈,在此英勇抗击,壮烈牺牲,“当地人敬慕九女的节烈,把她们的遗体偷偷收葬在东湖边。为免遭清兵的破坏,人们特意将坟墓称为墩”。

在磨山景区朱碑亭后侧,“同赏清芬”苍劲而隽秀,引人夺目。付幸洲说,朱德于1950年将其珍藏多年的《兰谱》和《兰花》等五本种植兰花的书籍赠送给东湖风景区的同时,欣然题词“同赏清芬”,寓意人民在建设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民心灵的陶冶及精神文明的建设。

紧靠东湖西岸湖畔,是一幢青砖青瓦灰墙的别墅式两层小楼。付幸洲介绍,它曾是解放之初,时任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东湖建设委员会主任陶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陶铸曾为巩固新中国政权,为规划东湖未来蓝图而呕心沥血”。

“东湖之美,不仅在湖光山色。波光粼粼的湖面如同‘城之镜’,映照出这里的人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付幸洲如此总结。

湖塑城“脉”:建议开设东湖博物馆

由付幸洲主编的《武汉东湖历史文化地图》。 周庭怿 摄

“我在研究东湖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发现武汉只有旅游地图,没有专门的武汉东湖历史文化地图。我想填补这一空白,让东湖历史文化点位更直观地反映出来,也想让更多人了解东湖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冷知识’。”谈及对东湖的情感,付幸洲在活动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活动当天,付幸洲带来了《武汉东湖历史文化地图》。该地图在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及武汉测绘院支持下,由付幸洲主编。他利用五年业余时间,通过考察历史资料、实地走访探查等形式,将这些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以点位的形式标注在地图之上,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东湖的前世今生。“用实际行动讲述东湖故事,提升东湖的历史人文价值。”记者浏览地图发现,在这张地图上,不仅标出了精选的90个现有的武汉东湖历史文化点位,同样也标出了43个新的武汉东湖历史文化点位。

“若是前来游玩,就能有这样一份‘厚重’感十足的文创产品,来一趟武汉东湖,不虚此行!”现场观众市民周女士感慨。

此外,付幸洲还建议开设东湖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代表全省荆楚文化,屈原纪念馆则是‘个人’纪念馆,东湖国家湿地博物馆、东湖动物博物馆偏向东湖专业博物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等等是大东湖辖区单位博物馆,不能代表大东湖历史文化全貌。若开设东湖博物馆,浏览一个半小时,便可将东湖风景区历史文化‘一网打尽’”。

湖引城“新”:加快东湖景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世界名湖”东湖。长江头条网友@韩昶光 摄

如何让东湖焕发新活力?付幸洲认为,要“加快东湖景区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数字赋能文旅产业速度,发展沉浸式体验产品,谋划AI体系在东湖绿心发展中的应用,利用科技手段增加智能体验”。

利用音频+全景VR视频解说等技术,展示东湖丰富优美的自然景观;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对东湖风景区名胜古迹、典型区域、生态系统等进行数字化建模,打造东湖“元世界”;通过全息投影、抽象化布景、情景式体验等形式,构建模拟滑翔伞、氦气球、飞艇等空中东湖体验场景,展示东湖最美生态……“落地”到东湖,付幸洲分享了其具体构想。

付幸洲还建议多方联动,通过打造“云游东湖”线上虚拟展厅,建设“大美东湖金牌解说”云平台,把东湖融入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中,“比如构建模拟水下观光潜水器、水生态博物馆等水下东湖体验场景,展示东湖水下生态系统。构建无人驾驶技术在共享出行、公共交通、环卫、零售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展示东湖新活力”。

据悉,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坚定城市文化自信,市地方志办通过“方志讲堂·传承武汉城市文化基因”系列讲座活动,延续城市文明探源主线,充分挖掘弘扬长江文化内涵,深入研究长江文化的起源特质和发展脉络,以长江文化为本底,以武汉特色资源为依托,突出长江文化与武汉地方文化的交融,续写长江文脉的丰富内涵,打造长江文化的传播平台,为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方志力量。

责任编辑:肖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