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万清平)孝感城南三公里外,有一座城,名曰凤凰天仙城。绿树掩映,百花纷繁,既有廊桥大湖、碧水悠悠,又有沟渠蜿蜒、小桥流水,颇富江南水乡意境。
说是城市,其实也是一处景色怡人、淡雅别致的公园,闲暇时光,到这里欣赏风光,亲近自然,的确是个好去处。城的主元素是水,因与烟波茫茫的王母湖自成一体,放眼望去,碧水环绕,湖光粼粼,仿佛游客并非示形于景,倒是人水共融,水起人行。城的主色调当然是绿色,不说茂林翠竹,单看升腾的水气,飘渺纯净,一尘不染,滤出的依然是浓浓的绿质,如纯粹的童心,任世俗熏染,天真无邪。城市的主题来自人为的赋予,这里,孝文化是核心。中国传统孝德中,推出了二十四孝。其中三大孝子出自孝感,“孟宗哭竹”“黄香温席”、董永“卖身葬父”更是令孝感人耳熟能详。
说到孝文化,凤凰天仙城与东汉孝子董永就有很深的关联度。孝感有一处著名古景,名为“董墓春云”,这个董墓就是董永之墓,紧偎凤凰天仙城。原本供人凭吊的地方,因孝文化的浸透,赋予董墓道德的力量。古往今来,统治阶段推崇以孝治国,庶民百姓遵循孝道规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被奉为做人的根本,而“孝”居于提纲挈领的位置。在这个历史文化背景下,“天仙配”的故事应运而生。
凤凰天仙城畔的王母湖据说是七仙女王母娘娘汤浴、休闲的禁苑,因此缘故,七仙女常常天上人间,转换场景,一来二去,也是天赐良缘,七姐对孝亲尊长、憨厚勤劳的董永充满敬爱,几经灵魂碰撞,换来“百日姻缘”,于是,在凤凰天仙城周边,散落着槐荫树、理丝桥、王母湖、金星坳、古井岗,以及饭山、董墓、仙女湖等众多仙迹名胜。现今,人们寻踪于这些景点,津津乐道天仙配的故事,既有对孝道的弘扬,也不乏美好的期盼,毕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实生活中,内心的梦想还是美丽且令人神往的。
不问不知道,一问惊一跳。凤凰天仙城的凤凰并非凭空臆造,竟然在这里也能觅到仙踪,孝感古老的凤凰台也在这个区域。据史料记载,凤凰台始建于唐代末年,一千二百多年间,几兴几毁,清光绪十九年进行了迄今最后一次重建。
凤凰台也是孝感古八景之一。宋仁宗庆历年间,“程朱理学”的开山鼻祖程颢、程颐兄弟曾就读于此,他们不拘于晨钟暮鼓、悬梁刺股,倡行读活书、知人性、悟天理、府澴河边、王母湖畔,与官员论道,找渔樵解惑,访学者、工匠、甚至僧侣辩论,追求知行合一。寒暑七载、理学千年,二程在奠定一代宗师地位的同时,也激发了孝感人潜心学问、济世谋国的鸿鹄之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后,孝感可谓文脉流长,人才济济。据清光绪八年《孝感县志》记载,从明洪武至清光绪年间,孝感读书人凡中进士者近百人,一度冠甲一方。
凤凰台上落凤凰,凤凰学士教帝王。从凤凰台先后走出了两代帝师,百位先贤。熊赐履,清顺治十五年中进士,后召弘文院侍读,清康熙七年任秘书院侍读学士,向年幼的康熙传经授道,为培养一代雄主作出历史性贡献。乔用迁,清嘉庆十九年中进士,担任咸丰皇帝的老师,与其父乔远炳、叔叔乔远瑛并称“父子三进士,叔侄两阁老”。
俱往矣,当年凤凰台还在,不见当年凤凰郎。时代的车轮如日月江河,滚滚向前,浪花翻腾处,总免不了多少兴衰的感慨。新时代更有新的风采,恰如凤凰天仙城静静流淌的碧水,辉映着茵茵的绿洲,缠绵着悠悠的白云,见证着匆匆的岁月,闪耀着熠熠的晨光,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传说,我们的时代拥有更多动人的情怀。流连在凤凰天仙城,这里纯净的自然之气、孝道之风、文渊之美,令人敬慕。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