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红色物业”是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之举,它将物业服务管理融入基层治理,以“党建引领”为鲜明主线,打破线性管理模式,打通壁垒环节,把物业服务企业打造成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形成互联互通的社区治理网络,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凝聚“红色力量”,筑牢“党群避风港”。依托社区、小区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员,激活“红色细胞”汇聚“红色力量”,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小区面临的困难和居民的需求,拉近党群关系。通过整合资金、人力、信息等资源,统筹使用各类服务阵地,认真开展惠民服务活动,我们可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用好用活居民小区场地属性优势,推动党群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打造坚实组织堡垒,提升党员服务活动质量,增加党群良性互动;以社区为单位,小区为单元,楼栋为细胞,凝聚合力,逐步形成集群效应,提高活动影响力、拓宽活动辐射面。
点亮“红色灯塔”,建强“红色服务队”。搭建平台,成立党组织并组建业主委员会、物业行业委员会,吸纳社区、小区、物业党员成为基层治理力量的领头雁和主力军。严格业委会人选对外把关,由居民区党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主导,选拔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进入业委会,用好人选建议权、资格审查权和工作监督权。注重物业行业委员会人员内部培养,鼓励物业企业内部党员同业务骨干的相互转化,壮大物业党员队伍,提升物业行业党员队伍业务素养。强化“红色物业”队伍日常培训,定期开展党员及骨干教育培训,坚持政治引领、高举党建旗帜、统一思想认识。
健全“红色机制”,连紧“党群连心桥”。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弥补物业管理与基层社会民主治理衔接漏洞。落实物业企业和小区专业管理的主体责任,配合社区做好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有关工作,切实解决小区业主“热难题”;定期召开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居民委员会、物业企业、住建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畅通沟通渠道,共同协商解决关键事项、化解矛盾纠纷。(中共樊城区委组织部网评员邓新月供稿)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