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文学作品】王红叶|小议网络新词“上头”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5-07 15:19:11

告别假期,“上头女孩”们“军训式追星”的脚步可谓有所缓和。这个暑假好剧相连,从《陈情令》到《亲爱的热爱的》,追剧的广大网友欢呼声此起彼伏,纷纷表示“太上头了”“越看越上头”,于是“上头”一词“隆重登场”,成为了现今时尚的网络流行语。那么“上头”一词从何而来?“上头”又有什么特殊涵义与表达效果呢?我们将结合百度网、微博中的语料对“上头”的来源、语义演变、语用效果及流行动因进行具体讨论。

一、来源及语义演变

“上头”一词在今夏“独占鳌头”,无论是追剧还是追星,无论是路人还是粉丝,我们总能在其评价或感叹中听到熟悉的“上头”一词。其实“上头”一词大家并不陌生,《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收录了“上头”的3个意思:

①指喝酒后引起头晕、头疼。如:

1)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利用枳壳提取物开发一种新药,注射到老鼠身上后解酒作用明显,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上头”症状。

2)在质量和口感上都和传统的粮食酿造白酒相差甚远。消费者饮用之后很容易“上头”,产生头昏,胃痛的症状。

该动词义在搜集的语料中较早出现,主要指饮酒之后头部产生的不适反应,偏向消极色彩义。日常生活中通常认为喝完假酒后会有“上头”的不舒适感,所以此种“上头”感觉具有[-期待性][-舒适性]的语义特征。

②动词义:旧时女子未出嫁时梳辫子,临出嫁才把头发拢上去结成发髻,叫作上头。

3)婉娩新上头,湔裙出乐游。(简文帝《和人渡水》)

《红楼梦》第二十回中晴雯在嘲讽宝玉和麝月时说道:

4)哦,交杯盏还没吃,到上头了。

“上头”是区分已婚未婚的标志,也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传统仪式,通常也被称为“笄礼”,但随着近现代文明的发展,此种传统的流行范围也逐渐缩小。

③方位词,上面。

该意义使用范围广,在日常语言生活中具有较强的使用力与通用性,但此“上头”中“头”为轻声,与我们所研究的“上头”意义无关联,属同形词,所以此“上头”非彼“上头”。

由此看来,“上头”义应来源于“喝酒后引起头晕、头疼”一义,但现行的网络热词“上头”摒弃了非期待性、非舒适性的消极义,借用喝酒之后因“上头”产生的“晕乎乎”的感觉表达自己极度兴奋和欲罢不能的愉悦之情,所以具有[+期待性][+舒适性] [+积极性]的语义特征。影视作品、偶像明星的层出不穷让这种“上头”感觉愈演愈烈,由“上头”一词构成的复合词“上头少女”“上头姐妹”也悄然而至,百度百科介绍“上头姐妹”就是形容“看到把自己甜到的文章、图片和影视剧之后,特别的兴奋,结果导致停不下来”。那么,“上头”究竟有何种独特的语用效果而备受青睐从而被广泛使用呢?

二、语用效果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千变万化,要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吸引众多网民的关注,其中关键在于文化产品的独特性与创意性。“上头”原义为喝酒后的头晕头疼感觉,但在意义演化过程中,人们结合新时代新事物的出现与发展为“上头”赋予了新的内涵,以此表达人们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激动之情。在描述人们愉悦的内心活动时,通常会使用“兴奋”“激动”等形容词、重叠式、程度副词与形容词结合甚至单句、复句等,但是当这些形式被大量重复使用之后,易使大众产生审美疲劳。语言产品在重复大量使用之后意义存在消耗与磨损,邵敬敏(2007)在研究“太‘修饰形容词的动态变化时谈到’所谓的程度高低,只是一个模糊量,当使用频度高时,程度量就会削弱”。所以在审美疲劳与意义磨损的双重施压下,“旧瓶装新酒”便成为语言发展的重要方式,“上头”一词被赋予新的内容之后颇具领域特色,继续为语言表达服务。

“上头”一词是语言使用者根据认知领域的相似联想,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隐喻引申得来,不仅使表达新颖独特,作为旧有情感表达词的代替形式,它还起着填补表达空白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的表达是人们语言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而表达这些感情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也被普遍熟知与掌握。因此,“兴奋、开心、愉快、激动”等词虽意义抽象,但由于使用的频率大、范围广,语言使用者对这些意义的把握与理解较为全面及一致。但“上头”一词新义产生较晚,使用频率及范围具有局限性,意义相对模糊,如“太上头了”意在表达说话者“难以抑制的激动”等心情,这种心情通常也是只能意会而无法言说的。所以,既具陌生化又具模糊性的“上头”一词“无声胜有声”,自然而然填补了其他情绪表达方式的空白,独具表达的优势与特色。

三、流行动因

“上头”一词虽然大量活跃于粉丝群体中,但目前它已经频繁地应用于日常语言之中。“闻一次上头,涂一次上瘾的马应龙唇膏,你爱了吗?”中用“上头”来形容用户的完美体验;“亲爱的,这款美甲有点上头”“吸一口奶茶,好上头啊”表达了内心的愉悦。使用范围的扩大化显示了“上头”较强的生命力与活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固然与“上头”一词独具的丰富语义密切相关,但也不乏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参与。

“据统计, 从2005年到2018, 全国网民规模从1.1亿人增加至7.7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从8.5%增加至55.8%”,新时代传播媒介的成熟化与覆盖率快速优化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力度、频度与广度,不仅为流行语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文化环境,还能以“占据热门”的方式使“新鲜出炉”的流行语广为所知;同时,自由的网络环境为广大的优质青年提供了众多展示平台,一批批作家写手通过网络书写家国天下事,一群群网友的特色发言被转赞上万,可谓是“妙笔生花”,这世界就是你的。

从文化及心理因素来看,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基本生存需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由不同层次构成的体系, 其中生理的需求为第一层级,最高层级为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的最高级需要, 即成为你希望成为的那个人”。在面对世间万千事物时,精神的满足成为了最后的落脚点,“上头”的对象虽然聚焦于偶像明星与影视作品,但我们更应沉静下来思考光环背后隐匿的深刻思想内涵,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给“饭圈女孩”打上“肤浅”的印记。有人曾询问毕飞宇:“如果你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你会不会去参加(选秀)?”毕飞宇坚定地说道,“他们的偏执让我相信,生活有理由继续。年轻的生命自有其动人的情态,沉溺,旁若无人,一点也不绝望,却更像在绝望里孤独地挣扎。”

“上头”的原因何尝不是呢?我们因新时代新青年的昂扬向上的新面貌而“上头”,并将其内化为前行的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在这里,笔者也要给所有追星女孩们衷心提示,此种“上头”虽好,可切忌“贪杯”哦!


责任编辑:栾桂燕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