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方梓轩 曾湘西 薛恩维)13年来,他致力于推动当阳红薯育苗、标准化种植发展,让小小的红薯成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为全市红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他就是当阳市长坂坡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王东红。
“要剪壮苗。壮苗是什么样的呢?第一,要杆粗,第二,要节密,第三,要韧性足。”在育苗大棚里,王东红正指导村民如何剪红薯苗。这些剪好的红薯苗会被移植到标准化种植基地里,等待夏天的丰收。据介绍,这些红薯采用反季节育苗的种植方式,在红薯种植的空档期上市。
当阳市玉泉街道焦堤村四面环水,土壤肥沃,气候温润,非常适合红薯的生长。2011年,王东红来到这里,种下了自己的第一块试验田。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我们认为红薯只要施肥,正常管理,正常收获就行了。但是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因为市场对红薯的品质,特别是对红薯的表皮、颜色、条形、口感要求非常高。当时我们生产出来的红薯根本达不到商品薯的标准”王东红说。
为了解决红薯品质的难题,王东红带领合作社与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发展脱毒红薯育苗,解决病虫害问题;还实行符合本地情况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模式,让红薯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合作社多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开展电商直播,与北上广深地区的公司开展订单合作,将当阳红薯销到了荷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2023年合作社红薯产量达800万斤,产值突破1000万元。
“我们所谓的标准化种植,一是水肥药一体化,二是地膜全覆盖,三是绿色防控,四是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王东红说。
单打独斗干不了大事业,合作共赢才能推动红薯产业规模化。目前,120多户焦堤村村民在王东红的带领下种植起了红薯,还有三十多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今年,合作社正在与周边三个村有意向种植红薯的50余户农户进行洽谈。
“他人非常细心,对员工态度很好。到这里来帮我们发展红薯,教我们如何栽培红薯,我们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村民刘祥玉说。
对于当阳红薯产业的未来发展,王东红还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想通过乡村旅游、红薯育苗基地实现农旅融合,让当阳红薯的品牌越打越响,让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
“今后我们不光要把红薯的育苗搞好、生产搞好、销售搞好,还要搞农旅融合,努力打造我们的当阳品牌,使我们的当阳红薯成为强村富民的真产业。”王东红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