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不具备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条件?大冶应用智能分流井解难题
湖北日报 2024-04-28 21:50:04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柏蔷薇)4月25日,在大冶市七里路附近混接错接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施工黄金期,近80米的围挡内,挖掘机正挥舞着“长臂”开挖沟槽,工人们紧密配合进行沟槽精细开挖,随后铺设长度约11米的管道,将污水接入污水管网、雨水接入雨水管网。在五星社区周家湾管损修复点,清淤车正对管道入口进行降水清淤作业,随后,施工人员采用非开挖修复方式进行针对性管损修复。

“前期通过CCTV管网机器人技术,对城市主要雨污管道进行全面摸排,搜集管道问题,再采取对应措施处理问题。”大冶市城市排水管理处处长姜武义介绍,目前整个城区范围内共计82个混接错接改造点,已完成改造41个。

据了解,雨水流入污水管道会造成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污水流入雨水管道则会造成水体污染,同时,雨季雨量增大容易造成溢流污染等问题,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今年,大冶市依据《大冶市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规划(2021-2035年)》,采取“截直排、改混接、治渗水、清管泥”等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工作。四措施打好城区污水提质增效“组合拳”:一是排水管道混错接点改造,对主城区范围内错接混接问题进行整治,实现雨污分流,确保污水入厂、雨水入湖。二是对破损排水管道进行修复,以防止雨污管网相互渗透。三是对不达标水体进行清淤等综合治理。四是进行末端截流,对城中村等不具备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条件的区域,做调蓄池、设“智能分流井”,采取末端截流设施方式将污染水体统一运送至污水处理厂。

当天,东风路街道下黄村一住宅区,“智能分流井”已经成功应用,该设施采用源头分散截污系统,可以把脏水截流至市政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进入调蓄池储存,清水则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

雨污分流、各行其道,对于减少城市水体污染、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完善城市排水功能,将大冶市打造成排水通畅、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预计该项工作将于2025年完成改造。

责任编辑:谭成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