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王家坪村:红色文化引领乡贤聚力 四点发力推动美丽乡村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4-25 19:38:42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毛佳志)王家坪村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西北部,国家森林公园柴埠溪大峡谷东北岸。全村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和游击队的根据地之一,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发展过程中,王家坪村充分运用“红色文化引领乡贤聚力”模式,锚定红色统战资源,找准统战发力点,发挥统战法宝作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绘就出一幅“村美、人和、业兴”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一、同心共沐红色文化,打通统战“联结点”

王家坪村是原五峰苏区的核心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统一战线思想,邀请县党史馆专家广泛搜集历史文献资料,耗时近半年,挖掘、整理、汇编成《红映王家坪·血染沃土话今昔》一书,该书全面记录村域变迁,详细记录革命故事,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统战优良传统提供了史料支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红色文化为内核,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胡楠卿故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裴新章烈士故居,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平台载体。以红色旅游研学、主题党日活动、社会实践调研等形式,打通统战教育“联结点”,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使民族精神深深融入当代人的骨髓与血脉之中,汇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基因。

二、同心聚力共同缔造,找准统战“发力点”

强化制度建设,横向构建“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架构体系,纵向组建“3+3”工作专班(3个领导小组:宣传小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环境整治小组;3个专班:保洁专班、义务监督专班、检察专班)。深化“五共”模式,广泛开展“同心聚力,共同缔造”活动,2023年开展屋场会14场,完成路边亮化、村居道路清理、茶步道修建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大民生”20余件次,惠及村民60余人次。王家坪村水源分布不均,六组枯水季长期面临缺水困境,为解决6组村民的饮水困难,乡贤王义生、杨群丰等带领群众义务参与饮水池建设,并自发组建管水议事会,组织村民轮流负责水源、水路的管理。在保证生活用水的同时设置用水限额,现有账目资金8000余元,可作为修缮水池和供水的费用,形成良性循环,极大地保障了村民用水安全。

三、同心汇聚乡贤力量,激发统战“新亮点”

汇聚乡贤力量,打造“乡贤发力,群众受益”统战平台,全面摸排村内乡贤资源,构建乡贤数据库,每年定期召开乡贤恳谈会,与乡贤共谋共商共建产业发展。党支部领办四红服务公司,吸引优秀人才回乡,成立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免费为村民1944亩茶园封园。“依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鼓励浦家茶叶、鹰山老汪、平叔果园、袁老汉酒厂等一批乡村企业团体发挥带头作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乡贤贡献共建美好家园,乡贤杨宇义务为村民绘制红花玉兰风景墙画,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村内老同志主动请缨,为前来研学的青少年讲述红军故事;乡贤及村民们主动参与烈士故居修缮,无偿捐赠自家留存的红军鞋、皮带扣和农用工具等老物件。

四、同心共筑道德风尚,发挥统战“关键点”

团结奋斗是王家坪村赓续红色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追求。王家坪人追随先辈的足迹,将民族优秀传统与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融合,在踏上新征程的道路上,坚持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追求,增强凝聚力,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将环境整治、大操大办、乱砍滥伐、非法上访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用“红黑榜”约束和激励村民行为举止;积极开展“渔洋十星”“星级文明户”“贤惠婆婆”“孝顺媳妇”评选活动,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创新开展“家风家训润人心”主题活动,通过家族共建,家庭自建,家人共商,在家风传承中唱响“自信自强、团结奋斗”主旋律。


责任编辑:胡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