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美国炒作“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分几步?揭开事实真相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4-24 11:43:01



近期,拜登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名义,宣布将调查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关于中国电动车是否会窃取数据的讨论也不断增多,甚至导致当前电动车出口增速出现放缓。中国电动车真的会威胁国家安全吗?美国的调查依据是什么?中国电动汽车究竟得罪了谁?


为了找到所有信息的源头,记者利用最新的AI大模型技术搭建了一个舆情分析,可以实时接入来自全球各地、每天超过六亿条报道,并且首次通过数字记者在虚拟数据库里寻找线索。一起来揭开事实的真相。


起点:一封漏洞百出的信


当记者在大模型系统中抓取中国电动车和国家安全的标签,将情感倾向选择为负面,近三十天,超过了五千条报道;将时间不断倒退,发现搜索量原本一直保持平稳,直到去年7月开始才逐渐增加。

去年七月发生了什么?系统找到了与这些标签关联度最高的内容,指向了这样一封信。这是四名国会议员写给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的一封信,时间刚好是在去年7月。

不过,此时信中针对的是中国自动驾驶车辆。提出,中国企业相继在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加利福尼亚州注册、展开测试,就是为了可以收集到更多美国人的数据。

好像很有道理,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在加州车辆管理局的网站上,找到了近两年全部车辆的测试信息。在其中筛选出属于中国企业的车辆,发现
  • 在2022年,一共有124辆车,来自于7家企业;
  • 到了2023年,却只剩下74辆车,来自4家企业。
数量怎么还变少了?仔细比对这两份名单,在2022年排名中国企业首位的小马智行,在2023年,和它的44辆测试车一并消失了
小马智行,这个名字好像在信件中出现过。
在信件中,小马智行被单独提及,作为窃取数据的典型。它是否真的因为这个被驱逐出了加州?
当记者查询小马智行被迫离开加州的具体时间,发现竟然是早在2022年5月。
明明早就已经开始驱离中国企业,却在2023年7月,再次以涉及国家安全为名旧事重提。车都没有了,如何窃取数据?这样一封漏洞百出、甚至无中生有的信件,竟然成了美国调查中国汽车的起点。

手段:概念不断混淆


这封信被曝光的72个小时内,记者发现,在舆论场上的搜索量其实只有两千多条,和现在的讨论热度天差地别。从信件发出至今不过九个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记者用AI数据库检索出所有美国政要和智库学者在公开场合发表过的全部言论:
2023年10月,开始有人发声。在此时的言论中,讨论对象从“自动驾驶汽车”变成了“联网汽车”;更加大众化的表述,让三天内的搜索热度从之前的两千多次,涨到了五十多万。
2023年11月,参与政要的规模再次扩大,内容还是这封信,讨论对象再次改变,模糊成了更广泛的“智能汽车”。这一次,72个小时内,搜索量达到一千七百多万。
今年一月,同样还是这封信的基础内容,却在自动驾驶汽车后,悄悄加上了“和电动汽车”。
以一封漏洞百出的信件为基础,又将其中自动驾驶汽车的概念肆意延伸、不断混淆:先是变成了联网汽车、再到智能汽车、最后又变成了电动汽车。针对性越来越强,也引导着舆论热度持续高涨。
这样的变化,结果是什么?
记者采访了数位美国车主,“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进行调查,你还会买吗?”
有美国车主表示,围绕着中国技术是否安全的讨论很多,如果调查被批准了,自己会跟进了解;也有车主认为,需要对来自外国的东西保持谨慎,它可能存在危险。

事实:中国车早已无法进入美国


既然美国如此担心中国电动车会窃取数据,那么在美国究竟有多少中国电动车呢?当记者查找今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数据时发现,因为高昂的关税等制裁政策,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几乎为零,没有听说哪个企业卖到美国去了。早期有一些电动大巴,但是乘用车这个层面,美国为了限制中国电动化技术出口调整了政策。”
又出现了和调查小马智行同样的问题,就是车都没有了,何谈所谓的窃取数据?
美国究竟在担心什么?
再次在数据库中寻找线索。这两段内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雷蒙多的一段采访视频,在提到中国汽车会采集数据时,视频的配图指向了比亚迪。这是近期特朗普的一段竞选演讲,他将“会对在墨西哥生产的中国汽车加征100%的关税”,作为自己竞选的筹码。

比亚迪、墨西哥,这中间有什么关联?记者找到了比亚迪最新的财报数据和产业布局,出现了这样一条信息。

“比亚迪预计在年底前确定在墨西哥工厂的选址。”

信息的发布时间,刚好是在二月下旬。也正是在此时,美国开始大肆宣扬中国电动车威胁国家安全。这是巧合吗?
长期研究中美、中欧间关系的哈佛商学院前高级副院长约翰·奎尔奇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品牌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在墨西哥的生产,就有可能供应到美国市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一步好棋,但是整个美国汽车行业感觉一夜之间受到了威胁,自然要针对这个作出一些防范限制。

原来,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建厂,在美国看来,就意味着中国汽车有可能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成为对当前“严防死守”的一种破解。


探真:经济政治化早已不是个例


美国不惜混淆概念、引导公众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来防止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而当记者搜索这样的手段,振华重工、Tiktok、华为,一个个熟悉的中国企业不断出现。还有2014年的法国阿尔斯通1987年的日本东芝。只要是当时全球的“巨头企业”,哪怕是美国的盟友,都未能幸免。
但是记者看到,近期,各个车企巨头仍然纷纷表示要在中国市场持续深耕、加大投资、加快转型。
电动汽车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技术进步,只有开放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来源:新闻联播

责任编辑:熊晓枝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