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查章维、李佩、徐小玉)在蕲春县管窑镇柿外陶园,有一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传承人,一生酷爱陶艺、以陶为业,传承楚陶文化,获得殊荣无数,他就是原管窑陶器厂厂长何良法。
何良法(右2)向记者介绍自己制陶经历
4月19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传承人何良法被湖北省陶瓷工业协会聘任为“陶瓷艺术与产业发展专委会总顾问”。全省获此头衔的仅2人,而何良法也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制陶大师”。
何良法被湖北省陶瓷工业协会聘为“陶瓷艺术与产业发展专委会总顾问”
1959年,时年13岁的何良法高小毕业后进入蕲春国营陶器厂当学徒,从此与陶艺结下不解之缘。在老一辈制陶手艺人的传帮带下,他从拉胚做起,逐渐掌握了各种制陶技艺。
谈及从业经历,何良法告诉蕲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这个陶里面所有的工作,我都去钻研、去研究、去探讨,我爱好陶艺,多发现,多研究,还会选新的方法去探讨一些新的陶瓷制作方式,去满足从事全过程制作的这种技术和要求。”
何良法(左)亲自示范拉胚技艺
管窑陶艺,千年传承。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企改制,国营陶器厂也入不敷出,何良法的大部分同事都选择辞职下海,让他担任了“留守厂长”。
说是“厂长”,但一无资金,二无员工,许多窑口破败不堪,所烧制的陶器也难以抵挡塑料、铁器的市场冲击。但何良法依然选择坚守,他先是传授自己侄子、留守妇女等人制陶,利用有限的窑口小规模烧制,保证窑火生生不息。管窑制陶工人田玉叶就是何良法的女徒弟之一,她介绍:“我从事这项工作有30多年了,制陶技艺都是何老师教给我的,我也非常喜欢这项工作,挺有趣的。”
何良法运用柴烧窑烧制陶器
2011年,蕲春县管窑镇党委政府规划建设“管窑陶艺小镇”。2013年,在深圳创业的儿子何建平也受何良法感召,回到蕲春创立湖北明窑陶艺股份有限公司。何良法担任“艺术总监”,公司也走上市场化、艺术化、精品化的制陶路线。
前往蕲春县管窑镇欣赏制陶的游客络绎不绝
何良法领衔制作的陶器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如今,湖北明窑陶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管窑镇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何良法领衔烧制的陶器制品也多次荣获全国和省市大奖,并远销至北京、广东等地。公司还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等艺术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每年吸引近千名大学生来管窑研学制陶技艺,管窑陶艺声名远扬。
谈及父亲对自己创业的影响,何建平很是感慨:“从我父亲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老一辈工匠传承人身上,有一种搏泥成器的工匠精神,有一种手口相授的传承精神,还有他们有货运江河的开拓精神,一生与陶为业,与陶为伴。”
蕲春县管窑镇素有“千年窑都”之美誉
作为省级非遗管窑手工制陶技艺传承人的何良法,如今深谙制陶技艺和文化,他说:“我们陶瓷界的人的思维、情操都体现在泥巴里。这个泥巴无毒、无污染,我们做的陶品也是一种大健康产品,适合人们需要。你看你要用泥巴做一个雅器出来,你该多高兴啊!泥巴变成了自己的产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出了精品就很欣慰、高兴,你就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