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飘香“红安苕” 强县“致富宝” ——“红安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4-20 16:28:04



飘香“红安苕”  强县“致富宝”

——“红安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图片

近日,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新闻【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传承伟大精神 凝聚民族复兴奋进力量》的画面中,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黄麻纪念园、将军城小学学子齐齐亮相。革命老区的风采荣登央视,红安精神融入民族复兴奋进力量之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湖北红安除了红色基因底蕴深厚以外,“红安苕”也是远近闻名、备受青睐,成为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的“致富宝”。一个个“红安苕”何以聚集形成“大产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安县的特色产业“红安苕”,探索其成功密钥,供大家学习交流。


《红薯赋》

图片
图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特产”看似普通,实则大有乾坤,“土”可稳固产业根基,“特”能发挥竞争优势,“产”又为发展持续助力。红苕是红安的“土特产”,生吃,甜甜的,脆脆的,有红枣之味,有黄梨之香;熟吃,绵绵的,粉粉的,有蛋黄之美,有南瓜之甜。“红安苕”香飘千万家,是人们心中长久的乡愁记忆,如今“红安苕”作为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的“致富宝”,将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


近年来,红安县委县政府提出重点打造以“红安苕”为主导产业的“1+5”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争创“红安苕”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与实践交汇,“红安苕”蹚过了从“盘中餐”到“金疙瘩”的凤凰涅槃之路,从“主粮”跃升为主导产业,并位列全国首个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可以说,“红安苕”已实现了华丽转身,并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亮眼成绩单。同时,“红安苕”从“0”到“1”的产业振兴升级之路亦为其他对口帮扶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图片


基地建设规模化

图片


图片

实施公司抓销售、加工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2023年全县“红安苕”种植面积24.2万亩,其中,百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236个。建成“红安苕”组培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年产脱毒种苗3亿株,推广紫檀红、骑龙红、西瓜红等鲜食型品种;济薯25、商薯19等淀粉型品种;龙9、济薯26等加工型品种,脱毒种苗及良种覆盖率达100%。

图片

红安苕标准化种植图片


红苕加工工厂化

图片


图片

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推进红苕干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产品由家庭式小作坊到工厂化生产的、具有红安特色的红苕产业化发展道路。以将乡红(湖北)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根聚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红苕加工企业达到37家,红苕加工转化能力突破25万吨,加工总产值突破22.6亿元。八大品类(鲜食类、面食类、精粉类、粉丝类、休闲食品类、饮料类、酒水类、蔬菜类)100多个品种的红苕加工产品在市场持续走俏。


图片

将乡红(湖北)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图片


产品开发品牌化

图片


图片

“红安苕”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全国第一个红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了“红安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60多件,拥有56个红苕产品商标,绿色食品标志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苕)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万亩,“红安苕”品牌价值达41亿元。“将乡红”红薯热干面、“红福”系列健康旅游食品、“薯说”生全粉、“苕乐”精粉、“颐颢”鲜红苕、“苕大哥”粉丝、“嗨吃家”酸辣粉、“半山鹿”红苕酒等“红安苕”系列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


图片

“红安苕”系列加工产品

图片

红安“苕大哥”粉丝图片


市场营销多元化

图片


图片

广泛开展红安苕“十进”活动(进工会、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餐桌、进食堂、进网站、进省进京),沃尔玛、中百仓储等超市采购就达到4万吨,销售额过亿元。着力抓好“三个一”营销策略:一个公共平台,建立大别山红苕交易中心、7个乡镇站点、200个村级网点;一个节会展销,每年举办以“红安苕”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一系列直播推销,市、县多名领导主动为“红安苕”系列产品代言,使“红安苕”走红网络。2023年9月22日,以“将军故里庆丰收 共同缔造促和美”为主题的黄冈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成功举办。当天,特色农产品订单采购协议签约8家,签约金额2.246亿元,采购红苕及系列加工产品4.07万吨。

图片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参加红安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图片

红安县副县长余品祥抖音直播带货图片


科技支撑创新化

图片


图片

县政府与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签订院(校)县产学研合作共建协议,发挥湖北薯芋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育、科技投融资于一体全创新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8个,培养领军人才团队3个。全县拥有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加强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省农科院等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加强红苕育种、种植和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研发红苕各类产品120多个。


图片
图片
图片

“红安苕”组培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图片


园区建设融合化

图片


图片

为促进“红安苕”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红安县制定《红安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和《湖北省红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成立了“红安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红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项目库,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整合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建设红安县食品科技产业园,目前,园区在建的“红安苕”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有鹏图冷链物流项目、交通物流园项目、中农联·红安智慧农商城项目。园区还有星元链、博岸情、中经天成等一批网络电商企业,将“红安苕”及系列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图片

全国一村一品(红薯)示范村镇——二程长青红苕基地

图片

园区招商引资企业开工仪式

小贴士

图片


根据鉴定,红安苕富含维生素A、B、C、E及微量元素钾、硒、尼克酸、亚油酸等,均比普通红苕含量高,红安苕含有1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膳食纤维等含量高于其他红苕!

除了“红安苕”以外,湖北红安县还有以下特色农产品赋能乡村振兴。


详情请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福歌为红安县撰写风土物产提要。

图片

湖北红安是新中国唯一以“红”字命名褒奖的县,孕育了一位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代主席和李先念主席;三支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军,“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中国第一将军县”名副其实。

红安原名黄安,当年广为流传的“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黄安谣》,激励全县男女老少前仆后继,紧跟党走,不胜不休。小小黄安,为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

红安文脉源远流长。孔子在这里讲过学,“二程”(程颐、程颢)在这里生长,明清时期天台等书院盛极一时,近现代有叶君健、张培刚、冯天瑜等大家。以江、吴、程、谢为代表的商贾,更是楚商的翘楚,一度富甲武汉三镇。

红安地处大别山南麓,兼得南北风土之情。因其多山地丘陵和沙壤土,是红薯(红苕)、花生等绝佳的生长地,红苕被戏称为“正宗红安苕”,软糯可口、糖分适中,是红薯中的上品;花生香脆怡人、油料丰富,是落花生的标志性物产;又因地处鄂豫皖要冲,融汇南北之美食,面条适宜南北人士的不同口味;而山茶油清香扑鼻,是最健康的食用油。这几类产品,皆进入消费帮扶产品名录和832平台。

一方水土生一方物。红安真可谓人杰地灵、景美物佳,以上提要,挂一漏万,欢迎各位分享红安美好。

(来源:深圳乡村行)

责任编辑:宋文晓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