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油房湾村位于张集镇西南部,面积3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3户768人,脱贫人口16户44人,村“两委”班子4人。
近年来,油房湾村积极抓住美丽乡村发展机遇,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通过发展“联农带农”机制,盘活本地人力、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深入合作,持续推进果蔬培育特色产业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2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村、文明村、幸福村。
凝聚乡贤力量 “联农带农”初步建成
在“两回两带”工程号召下,在襄阳创业的殷光兵回到家乡,和油房湾村书记龚保贵主动提出组建村民种植产业合作社的想法。
起初,村民对于成立合作社一事并不理解。龚保贵和殷光兵等人就多次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召开议事会,了解乡亲们的真实想法和顾虑,开展讨论、征求意见,并且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到外地合作社进行参观学习,解释合作社模式不但能够有效利用闲置土地,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还能带动本村和周边村民参与务工就业,可谓“一举三得”。打消了顾虑的村民们才对这种“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的合作方式真正地认同起来。
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地的出地。同时,村干部积极向张集镇党委、政府争取项目,筹集乡村振兴等各方资金500余万元。就这样,由21户村民出资持股80%,村集体代全体村民持股20%的老河口市纳信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由殷光兵担任社长。
培养新时代农民 “联农带农”强管理
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土地入股运营模式,油房湾村探索的联农带农模式,是农民成为合作社股民后,与合作社、村集体形成了利益联结共同体,风险困难共同承担,红利收入共同分享。
在这种新模式下,农户积极性有了极大地提升,他们开始主动承担起管理运营的责任,主动学习管理方法、种植技术,共同商讨形成《老河口市油房湾村供销合作社章程》,并严格遵循农户共管制度,陪伴合作社一路发展壮大。农户加入合作社之后,合作社也会定期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进行种植技术的教学指导。
如今,合作社已建成119个生产温室大棚、4个玻璃智能大棚、1个冬暖大棚,总面积4.7万余平方米,主要培育水稻苗、辣椒苗,种植西红柿、黄瓜、草莓等具有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真正实现了让村民们自愿入股,参与生产、运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真正让合作社成为农户自己“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的致富平台,共同擦亮油房湾村优质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家门口投工投劳“联农带农”富民生
合作社正常运营后,陆续开发出了果蔬采摘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培养村内留守妇女尝试发展电商,通过直播带货打开销路;带动附近村子共同打造物流基地“云仓”……2023年销售额达100余万元。
五彩小西红柿销往好邻居、武商、天河等星级超市(酒店),辣椒销往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受到一致好评;草莓销往十堰、襄阳等地的高端商超,价格最高能达到60元/斤。
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经过村民们商议后又用于村庄环境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村内人居环境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致富希望:在辣椒、草莓等农产品育苗、种植、间苗、除草、管理、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工,在此期间能够吸纳本村及周边7个村200多名村民前来务工,群众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汪心怡)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