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文俊 周文杰)随着挖掘机将泥土推向前方,位于宜都市高坝洲镇陈家岗村一组的一条断头路与二组道路成功连接,约380米的村道缺口补上,大家盼了多年的“断头路”终于通了,为附近村民前往宜都和宜昌两地的路程缩短近5公里。
陈家岗村是宜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宜都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提前高位谋划“红高片区”(红花套镇、高坝洲镇七村一场)发展规划。2021年,宜都通过竞争立项迎来片区发展机遇,跻身全省首批8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县之列。
筑牢生态环境之基,让乡村美在宜居宜游。
聚焦生态治理修复。取缔网箱总面积51.63万平方米,取缔围栏围网养殖24户、水面703亩,清理网箱岸上设施27处,拆除禁养区养殖场7处。清江、长江岸线拆违22处,依法取缔砂石码头9家;长江、清江岸线生态复绿148.1亩,植树1.25万株,其中仅祥印码头即栽植栾树1000余棵,场地绿化5.55亩,绿化率达13%。开展沟渠治理、堰塘整治。完成山洪沟综合整治清淤9550米,维修沟渠3.80万米,整治堰塘83口。
聚焦人居环境提升。加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卫劳务公司专业化经营,实行社会化管理,每年投入160万元,购置8台钩臂车、14台三轮垃圾清运车、480个钩臂箱,实现镇村主干道钩臂箱全覆盖;为了加强污水系统建设,高坝洲镇投资650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中沟污水管网、集镇污水管网等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并采取雨污分流形式。
聚焦全域洁净扮靓。深化四美创评,累计评选村级“四美”对象848个,镇级“四美”对象80个,全年落实人居环境奖励资金160万元;推动风貌管控,累计拆除违章建筑658处5.4万平方米,改造柑橘打蜡厂6处,镇村风貌得到有效提升;实施添彩行动,围绕全域扮靓目标,在主要道路沿线、农户房前屋后闲置空地栽植花卉苗木5600株,播撒花籽104亩,成功打造4个“网红花海”、6条“精品花路”,“推窗见彩、出门见园、行路见荫”初见雏形。
聚集产业融合之光,让乡村美在民富村强
做强柑橘产业,红高片区种植柑橘88061亩、总产量103748吨。在曾家岗村、大战坡村、陈家岗村集中流转橘园4000亩,每年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蛮聚宜”“老农婆”“誉福园云仓”等电商平台全年销售额达1.2亿元。开展数字柑橘示范园试点,投资400万元建设500亩全柑橘种植数据化采集基地,投资310万元建设乡村直播间。
做优特色产业。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鲟鱼养殖量达3800吨,鱼子酱年产量达100吨,出口量居全国第二,畅销“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和地区,销量占全球近3成份额。鲟鱼谷建立的“3+2”联农带农模式,带动200多户农民养殖致富,围绕鲟鱼宴发展农家乐饮食服务12家。此外,支持皓光村改造果桑基地800亩,发展家庭农场15家,带动农民增收500万元。在白鸭垴村栽种脆皮桃、樱桃、枇杷等近300亩,“庭院经济”渐成规模。
做活文旅产业。在青林寺、宋山冲、白洪溪和大战坡等村建设田园康养休闲体验点。高坝洲镇开通“北纬30°”抖音号,启动“十大招牌菜”“十好农家乐”“十美打卡点”评选。对镇内30余家餐馆、37道特色农家菜、33处网红打卡点实地评选,打造高坝洲饮食文化品牌和旅游名片。
铸牢谜镇橘韵之魂,让乡村美在内外兼修
打造“小谜橘”乡土IP。为了助力“中国橘都·谜橘之乡”破圈出海,跨界联合“柑橘”“谜语”两大元素,设计推出生动可爱的“小谜橘”乡土IP,通过IP窗口传播地方文化。将国家柑橘公园、柑橘文创集市、乡村直播间、柑橘产业馆、种苗繁育基地、八卦山观景平台等项目深化设计,结合现代元素,以点带线、以线串点,形成一条富有柑橘特色的“甜蜜之路”。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大力推进乡村文史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惠民工程建设,建成村级文体广场16个,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2个。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积极组织文艺业务骨干下村开展群文辅导活动。
传承发展民间特色文化。青林寺村有5公里长的清江岸线,长期受码头文化浸润,谜语、谜歌在当地十分流行。据统计,有文字记载的原创谜语达8000多条。2003年,该村被命名为中国唯一的“谜语村”。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项目实施以来,通过深度挖掘青林寺谜语文化等民间文化,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劲吹文明和谐之风,让乡村美在善治善为
创新基层治理。打破村组行政区划限制,划小湾落治理单元,发动群众参与湾落治理,制定湾落公约,建立运行规则,规范建设湾落议事厅、开好湾落会,推进基层组织、村民自治、公共服务、文明创建、法治调解五进湾落,让群众站“C位”,积极参与湾落微改造、微服务、微治理,实现湾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培育乡风文明。在片区内推行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建设,采用积分制管理模式,健全村级公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治安联防队“三会一队”,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湾落群众老少传唱,让乡村治理的硬规则潜移默化成为群众的普遍共识。
激活人才生态。近年来,高坝洲镇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100人,扶持发展农村电商950人。实施党组织书记“头雁行动”、年轻干部“蹲苗计划”,17名身边榜样走上“标兵课堂”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心得。“拼命三郎”杜泉锋、“电商达人”肖飞、“金牌导游”邹美玲等51名新青年加盟村官团队,216名有志青年回乡创业,为片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