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习家池地处距离襄阳南站五公里的舰山之麓、汉水之滨。其南接荆襄古道、北靠舰山、西临谷隐古寺、东接汉水,是来襄观光游玩的最佳去处。
乍暖还寒的二月时节,游人不是很多,天空虽然阳光明媚,但清晨的林荫道上依然有几分寒意。沿着凤凰山旁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面,缓步走向习家池,才知道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游客慕名来此。襄阳市政府为了改善自然环境,修复改造习家池的经典郊野古园林,将其打造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习家池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园林风格。循小道走到习家池深处,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脱俗,仿佛置身于世外仙境。这里的花草树木、阳光空气,无不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白马寺位于习家池的最上游,现在只留下一堵垣墙,让人浮想联翩。沿小道曲折而下,到中游时,才发现园中的“半规”池与“溅珠”池两两相对,形如半月,旁边有溪水潺潺流下。池边有一碑牌,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能辨认出碑文的内容。池侧则是玉树伫立、翠竹婆娑,处处渗透着迷人气象。
靠着“半规”“溅珠”两池的大溪池便是“习家池”了。池水晶莹剔透,池畔杂树秀立,欲盖还未成荫。池中的六角亭更显清丽,亭子重檐两层,与周围白色栏杆相映成趣,还有一座小拱桥跨池与对岸相接,只可惜桥头的小门紧锁,并未对游人开放,算是一种小小的遗憾吧。
园中最大的建筑就是习家祠堂。独特的仿古建筑,门楼上悬挂着“习氏宗祠”的大牌匾,门两侧分别刻着“源自习国”和“望出襄阳”的对联,横批“正气千秋”。宗祠呈四合式布局,中有门楼、戏楼、拜殿和祖宗殿等,两侧则是看楼与厢房。整个祠堂布局颇为壮观雄伟,只是祠堂目前亦未对游人开放。
慢步沿溪而下,溪水潺潺东流,不远处又有一池溪水。据说这习家池错落有致的池、榭、亭、台由上而下共有56阶,只是刚刚为园中的景色所迷,未能细数一下。沿园中小道向大门口走去,两旁古柏夹道、竹叶拂面,已经可以闻到不远处含苞欲放的桃花馥郁的香气了。斑驳的阳光洒在林荫道间,更是吸引了来自“鸟雀呼晴”的天籁之声,这其实就是大自然对春天热情呼唤的声音。
走出习家池的大门,向东远远地就看到南去的汉水,气势恢宏的汉十高架桥划江而过。让我们到习家池对面的枫林古渡去看看,在那里可以看到更加浩瀚的汉水碧波,可以看到更加广阔的蓝色天际。
来源:大江网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