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宜昌名校的前世今生⑬|可曾记得?这所六易其名的子弟学校曾经也叫“一中”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4-09 15:32:42

通讯员杨本波、吴海宁


她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而成立,曾是葛洲坝工程局的重点学校;她办学50年,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很多政要、名人来此视察指导;她曾改制为民办性质的学校,很多宜昌家长把孩子送来受教…她就是现在的宜昌市第二十二中学。

办学50年,六改校名


1970年,随着葛洲坝水利枢纽开工兴建,大量的工程建设者来到宜昌这片热土。为解决葛洲坝建设的核心——总指挥部职工子女教育问题,1972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部职工子弟中学”及其附小正式开始办学,接纳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的千余名学生。

1973年,指挥部在东山坡窑场(现在的宜昌市东山大道27号)修建新校舍,一年后,“指挥部职工子弟中学”中学部迁入新校舍,这就是今天宜昌市第二十二中学的所在地。此后,学校更名为“水电部三三0工程局第一中学”。
1979年,学校更名为“葛洲坝第一中学”,进行初中阶段教育。1994年,高中部重新恢复,并被确定为葛洲坝集团公司重点高中。
1992年,学校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创办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葛洲坝英语阶梯学校”,采用多媒体学习英语,聘请外籍教师执教。同年,学校被更名为“葛洲坝实验中学”。

图片


2000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改制为“葛洲坝外国语学校”,成为当时宜昌市及川东鄂西地区唯一一所企有民营的外国语学校。

图片


图片


“当时学校向湖北省外国专家管理局申请,请了3名外籍教师,一方面培训老师,一方面培养学生。学校为此增加了外语课时,每周6-8节,与语文课时差不多,外语特色明显。”时任校长的张勋堂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那些年葛洲坝外国语学校的社会影响相当好,很多宜昌的学生转到葛洲坝外国语学校读书。”

图片


2005年底,学校结束企业办学历史,开启移交地方之旅。2005-2007年被确定为移交过渡期。
图片

2006年,学校被宜昌市教育局更改校名为“宜昌市第二十二中学”。2007年,学校高中部整体并入宜昌市第二中学,由完全中学转变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初级中学。

“巴楚文苑”文学社影响深远


在宜昌市二十二中的办学历史上,“巴楚文苑”文学社影响深远。1986年,学校成立“巴楚文苑”文学社,各班成立了分社。书法社、美术社、科技社等相继成立。

图片


今年已经87岁的刘遵茂,时任葛洲坝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是文学社的始创人。“当时成立文学社是为了进行教学改革,希望通过丰富学生们的课外活动,改变应试教育传统。”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年最活跃的小记者采访团,采访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都播放过。文学社的活动在电视台有声、在报纸上有文、在出版社有书。”刘遵茂说,“文学社的活动对教学质量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时学校语文组的平均分、总分和最高分在葛洲坝片区都是第一。”

图片


图片


在“巴楚文苑”文学社成立五周年的仪式上,作家齐克、当代文豪曾卓、碧野为“巴楚文苑”文学社题词。时任葛洲坝工程局局长的乔生祥、副局长陈燕敖分别为学校“巴楚文苑”开展的‘四爱’活动题词。1992年6月8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嘉璐委员为学校题词:“发挥企业优势,办好基础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更大成绩。”同年学校“巴楚文苑”文学社荣获“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称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

“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宜昌市第二十二中学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三大球”及田径运动成绩都不错,特别是校园足球运动小有名气。

早在2007年的时候,学校参加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初中生男子足球赛,就获得第一名。2014年,学校成为中国足球协会五人制足球运动基地学校。

2015年5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此后3年, 在宜昌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中,学校男女足球队蝉联双料“三连冠”,创造了宜昌市中学生足球联赛的新高,并代表宜昌市参与湖北省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

图片


2013年,宜昌市二十二中由市属学校调整为西陵区直属学校。近十年来,该校秉承优良传统和校园文化,办校成绩显著。如今,新的领导班子紧跟新时代步伐,从学校办学历程中提炼出“容、仁、健、变、和”五个关键字作为学校精神,开启以文化人、精神立校、复兴名校新征程。

图片


图片



责任编辑:秦发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