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日前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科普视频,表示:“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注销手机号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安全等风险隐患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登上热搜。注销手机号到底存在哪些潜在风险?注销后相关绑定的应用账号能“一键解绑”吗?我们应注意什么?来看运营商回应。
注销手机号可能带来哪些风险?
“徐督督”在视频中提到:
“当手机号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营业厅注销,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
“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
“不妨多做一步将相关绑定此手机号的软件统统解绑,以及银行卡预留的手机号也一定要修改,这样就能做到万无一失。”
在相关话题下,还有一些网友“现身说法”
截图来源于微博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实名制的深入推进,从餐厅扫码点餐到机构办理各项业务,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号+验证码”已成为各类平台、应用最为便捷的实名认证手段之一。
一个手机号码到底注册和绑定过多少个应用程序或业务,绝大多数人根本记不清。
目前,注销的手机号重新回到市场上,前主人未解绑的应用或认证业务,有可能被号码新主人使用或关联。
有网友表示,自己新办的手机号总是收到前号主的保险消息,更有甚者自己和他人共用一个号码绑定的短视频平台账号。
注销手机号,如果不主动解绑或取消各类应用和业务的认证,后续的号码使用者将有可能登入前主人的应用账号,进行各类操作。同时,号码原主人在各个平台、网站、App里的个人信息、账户设置密码等关键信息,也可能被泄露……
这些可能性,将给手机号的原主人带来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
注销的手机号多久重回市场?
中国电信客服表示,根据国家规定,所有的号码根据国家规定,都是循环利用的,但用户的手机号注销后,会有90天的冻结期限。此期限过后,才可能被重新投放入市场。但后续是否会被投放、有没有投放,暂无法确定。
中国移动客服表示,用户的手机号注销超过90天就无法再找回,注销后的号码确实会被重新投放进“号码池”,但被投放时间无法确定。此外,手机号被新用户激活后,新用户无法查询到该号码过往号主的缴费详情等相关使用记录。
中国联通客服表示,用户注销号码时,营业厅服务人员和业务受理单上会提醒及时解除相关互联网应用绑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同时,中国联通已与部分主流互联网企业建立了信息共享通道,为用户提供免费查询和清理服务。
注销手机号需注意哪些事?
注销手机号,关键在于解绑号码认证过的各类平台、网站、应用和业务。
工信部推出了“一证通查”服务,可以查询用户在微信、QQ、抖音、京东、美团等App上的注册情况。
消费者可通过工信部政务微信号“工信微报”和“工信部反诈专班”等微信公众号,以及支付宝“一证通查”小程序等方式进行查询,之后逐一解绑。
截图来源于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
专家建议
普通人在生活中用手机验证时应多留个心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机认证和一键登录等授权行为。
尽可能少在互联网平台上存储个人隐私信息。
注销手机号时,尽早把银行、互联网支付工具关联手机号码修改为新的自己正在使用的号码。
不在多个平台上使用同一个密码,可设计分级密码,如餐饮类用密码A,办事类用密码B。
防范手机号注销后的风险,
担子不能只由个人扛
人民日报客户端 郑岩
近日,一位警官博主提醒,手机号被注销后,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不妨多做一步,将相关绑定此手机号的软件统统解绑”。
这一提醒,绝非多余。当前,以手机号为原点,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用户、运营商和平台等在内的生态链。当下各类平台逢注册必要求关联手机号,用户手机号被使用的场景十分频繁。一旦手机号注销前解绑不及时,轻则会导致账号无法使用、个人隐私泄露,更有甚者则会造成难以估量的财产损失。
海报设计:王宇峰
手机号作为一种重要社会资源,被注销后由运营商投入“号码池”进行二次或多次销售,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如何保障公民的隐私安全,如何切实消除由此带来的各类风险,是一个必须正视且亟待解决的现实命题。
解决手机号注销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担子不能只由用户个人扛,风险也不能让他们独自承担。无论运营商还是相关平台等,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发生之前。
目前,针对“注销手机号后的风险”这一关切,三大运营商客服均作出回应,并纷纷支招。比如,可通过工信部推出的“一证通查”功能查询名下手机号关联的互联网账号数量。据了解,“一证通查”功能已经支持查询微信、QQ、淘宝、支付宝、抖音等多个App的账号绑定情况。
这些建议很实用,同时也应看到,除了给用户支招,也要针对公众的焦虑和痛点出招。比如,在用户的手机号注销之前,对相关的风险和建议的操作进行充分的提示。在手机号重新投入“号码池”之前,目前仅仅90天的“冷静期”是否能再延长一些,以便给用户留出更充分的处置余地。
此外,“一号通查”服务也值得扩大应用和推广范围。目前这项服务还仅限于一些互联网平台,难以覆盖普通用户日常生活所需,还有很多数据堵点期待打通。对于各平台来说,在解除账号绑定等方面也应展现更多诚意,通过采用更加多样的用户行为鉴权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手机号注销后带来的隐患,不容忽略,解决这个难题慢不得、拖不得。对此,广大用户既要在注销手机号前尽量做到账号绑定应解尽解,相关主体也要主动伸出手、搭把手,出台一些切实管用的办法。
主持人 杨文漪
美术 鲁翩翩
综合自 新华网、澎湃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