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党建》刊发来凤县委书记李伟署名文章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4-07 10:28:34

近日,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湖北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湖北党建》(2024年第1期)刊发了来凤县委书记李伟的署名文章:《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建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

图片

文章从“突出‘三个规范’,选任对象全过程把关”、“强化‘三个管理’,履职情况全方位监督”、“健全‘三个体系’,工作保障全要素优化”三个方面,总结了来凤县持续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的经验做法。
图片
原文转载如下:

图片

来凤县绿水镇老寨村党组记(左一)邀请农业专家来村指导种植技术

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

建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

中共来凤县委书记  李伟
近年来,来凤县持续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结构合理、来源广泛、素质优良、管理规范的新时代高素质“头雁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截至目前,全县184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岁,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6.63%。11名村党组织书记、8个村党组织先后获评全省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全州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一、突出“三个规范”,选任对象全过程把关
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出发,从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要着眼,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县级全过程管理,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一是规范选拔标准。制定来凤县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标准,明确应有较强政治素质,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带领群众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应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本领,能带动村级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应有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能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始终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应有良好品行和公道正派之心,能遵规守纪,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等“四有四能”高线标准,采取内选、外引、回请等方式,切实把“最硬最强最能打仗的人”识别出来。二是规范选任程序。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集中研判一次,严格按研判动议、资格联审、组织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职五个步骤动态调整不胜任村党组织书记。全面评估村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研究制定优化调整方案。对人选资格进行“360度体检”,并作出书面结论。通过一线座谈访谈,逐人形成考察材料,由县委组织部讨论决定拟任人选。对研究通过的人选,在相应村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乡镇办理任职手续,并报县委备案。三是规范储备机制。全面统筹城乡人才资源,逐村摸排本村现任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乡村医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休干部职工等十类群体中的优秀党员,由乡镇分类建立台账,实行动态更新,并报县委备案。同时建立后备干部跟踪培养、结对帮带制度。按照每村2-3名后备村干部储备目标,全县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98名,平均年龄33.17岁,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97名,平均年龄33.04岁。
二、强化“三个管理”,履职情况全方位监督
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县乡上下联动,县委健全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制度,乡镇细化具体措施,全面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管理。一是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由县委集中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动态管理。健全坐班值班、应急值守、请销假、重大事项报告等管理制度,落实全职化管理。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公开村党组织书记联系方式,建立包保责任制,村党组织书记包保困难家庭、留守家庭等,每月至少走访一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强化责任管理。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季度跟踪、年度考核”闭环管理机制。每年开展“双述双评”,由村党组织书记就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分别向乡镇党委、本村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述职,接受评议,乡镇党委按等次评价履职情况;同步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占村党组织书记实绩考核的20%。综合结果作为评先奖优、问责追责、任免调整的重要依据,对不胜任、群众意见大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调整。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每年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开展一次“公开日”活动,由乡镇财经部门到村公开上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强化组织监督。
三、健全“三个体系”,工作保障全要素优化
建立县委负总责、县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具体实施、县级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工作机制,统筹做好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基础保障、关爱帮扶等工作,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既敢干、会干,又愿干。一是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培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每年开展全覆盖轮训。探索“课堂+基地”教学模式,近2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6期,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等平台,先后选派123名村党组织书记赴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开展“担当作为好支书‘打擂台’行动”,组织全县村党组织擂台比武、互学互鉴,提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二是健全薪酬保障体系。将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照副乡镇长工资水平落实,实行“60%基本报酬+40%绩效报酬”结构报酬制,基本报酬按月发放,绩效报酬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年底一次性落实。绩效报酬、奖励报酬等发放情况由乡镇党委向县委审核备案。实行村干部工作报酬与工作业绩挂钩机制,对集体经济收益过10万元的村,从当年经营收益中计提不超过20%的比例用于村干部奖励,激励担当作为。三是健全关爱帮扶体系。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制度,落实乡镇领导班子与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前必谈、发现苗头性问题时必谈、离任时必谈。发挥党员关爱基金作用,每年集中对生活困难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患有重大疾病的给予一定救助,让其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责任编辑:杨依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