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20年前的今天,2004年3月25日,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改制成立。此前10多天,以主业分立改制方式组建的中冶南方,正式在东湖高新区注册,注册地为珞瑜路546号。
入驻光谷20年,这家企业在这片热土上持续创新发展,成长轨迹日新月异,去年合同额超过3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稳居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前十强。
创新基因与生俱来
中冶南方的前身是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武汉院”),1955年1月10日诞生于长江岸边,肩负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任,设计和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钢铁基地、第一座高炉。
新中国第一个钢铁基地——武钢
武汉院与共和国钢铁工业一同成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参与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设计和引进谈判,奠定中国钢铁工业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八九十年代,参与武钢三炼钢工程设计,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钢铁厂。其后,相继参与了宝钢、首钢、鞍钢、沙钢、马钢、太钢等国内大型钢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
2004年,根据中冶集团战略部署,武汉院按照“主辅分离、精干主体”的原则,采取主业分立方式,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参加,组建了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东湖高新区注册。
改制以后的中冶南方,建立起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传统设计院向以研发、设计为基础的科技型工程公司转型,实施了安钢高炉、涟钢转炉、马钢冷轧带钢后工序加工工程等一大批工程总承包项目,企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工程实施能力快速提升,成为冶金行业唯一两次获得全国优秀工程总承包“金钥匙”奖的企业。
结合市场变化、业务发展需求,中冶南方从未停止改革步伐,逐步明确了钢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三大主业发展定位,全面构建起“3+N”多元业务发展体系,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化管理架构。经营业绩实现大发展、大跨越,营业收入在2018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如今已迈上两百亿元台阶。
与光谷同频同行
2004年,中冶南方在汤逊湖畔购地300余亩,建设现代化的总部新区,2007年正式启用。
绿化率达70%、“现代、简洁、内敛、生态”,迁入这一总部,不仅改善了公司办公环境,也潜移默化令员工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精神面貌发生改变,推动公司扎根光谷、以新求变。
搬迁至东湖高新区后,中冶南方立足自身优势,将钢铁领域的工程总承包能力,移植到城市建设、能源环保领域,与光谷同频同行:
采用BT模式承接了武汉八一路延长线项目,以首创的“综合设计”模式承接了武汉光谷中心城项目,获得了武汉市政行业第一个EPC总承包项目——光谷三路、第一个污水处理项目——左岭污水处理厂,大力推动多领域业务转型发展。
高新大道
2019年,其建设的光谷大道通车,极大提升通行效率,缓解沿线交通压力。2021年,高新大道改造收尾,双向十四车道全部打开;其承建的光谷生物创新园,集商务、办公、研发、会议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光谷一道新的风景线。2023年,总承包的武汉未来科技城青年社区一期项目全面交付,解决青年人才住房难题,为区域产城融合提供核心配套支持。
“如今,东湖高新区正以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为引领,加快迈向世界光谷。中冶南方作为光谷一份子,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光谷攀高向新。”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人才“双轮驱动”
今日的中冶南方,已经发展成为以钢铁工程为基础,钢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为主营业务,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工程公司,稳居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前十强。
积极响应光谷打造创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的号召,中冶南方提出科技与人才“双轮驱动”战略,推出“千万元引才基金”政策,建立“专家学员”孵化机制,开展博士定制化培养,构建“五级人才体系”,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吴礼运(右三)和中冶南方工程技术人员
目前拥有4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合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强化创新动能。近五年,1人入选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5人获评武汉市“黄鹤英才”,10人当选武汉英才,近50人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
钢铁领域,一批自主核心技术达到领先水平,数智化、绿色化技术创新不断夯实。在俄罗斯承接高端电工钢连退机组,实现中国冷轧硅钢技术装备向欧洲输出;高效连铸技术取得更大突破,拉速超过6米/分;大型不锈钢光亮退火工艺及装备首次应用于钛行业;数智孪生料场、智慧高炉、智慧连铸等全工序数智化成果,引领行业变革;不锈钢混酸再生技术打破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
中冶南方研发的全球领先的智慧高炉整体解决方案在宁钢2号高炉成功应用
城市建设领域,整合海绵城市、风景园林、市政路桥、综合管廊等多领域技术,助力城市建设提质升级。不断打磨“综合设计”模式,真正实现“整体规划、协同设计、一次建设”;构建海绵城市全过程标准体系,全面推动海绵城市理念落地;历经数年攻关,实现长寿命路面关键技术突破,显著提高路面寿命。
能源环保领域,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污水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废气治理、环境修复等五方面形成领先技术优势。深耕煤气发电技术二十余年,建成全球首套超临界煤气发电机组;自主研发活性焦干法脱硫脱硝、焦化废盐制酸等领先技术,成功开发并实现首台套应用;先后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世界上单厂规模最大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
同时,中冶南方还成功孵化出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十年,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站在‘世界光谷’,中冶南方将以‘国家责任的践行者、技术进步的引领者、产业创新的驱动者、美好生活的创建者’为目标,继续砥砺奋进、再攀高峰,向着‘管理卓越、生态发展、世界一流的科技型工程企业集团’阔步前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中冶南方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