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大悟频道
2024-03-22 09:13:12
农村电影放映作为深受农村居民喜爱的文艺形式,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惠民文化工程,有利于实现城乡群众精神层面共同富裕,填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软落差”。2007年开始,全国启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通过16年来的运行情况来看,各地普遍存在“片子老、设备旧、环境差”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放映质量和人民群众看上“好电影”的需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亟待加强。目前多地使用的仍是十几年前老式架子机配套的投影设备和功放,设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有的部分损坏后因本地无专业维修店,还需寄往北京等大城市维修,维修成本高昂。在一些偏远村落,时常会出现信号连接不成功等故障,严重影响放映效果。各地采用的放映方式以露天放映为主,露天电影使用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播放器、幕布、功放等设备简陋,受季节气候影响,冬天冷夏天热,天气晴雨不定,如遇刮风等情况,幕布被吹得呼呼作响,影像模糊,音响效果差,严重影响观影群众的观影效果。各地提供的影片片源不够丰富,多是城市影院下线很久的过时影片,稍新一点的片源片租金就高达40-60元/场,费用占补贴资金的近一半,还需支付放映员来去交通费用和报酬,各地因而不断压缩片源租金,选择放映25元左右的影片,疲于应付。虽然科教片群众有需求,但播放的影片往往与现实脱节,群众认为落后的种养技术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无法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到场观看。各地执行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补贴标准一般为200元/场,如到山区乡镇放映,村落之间间距较大的来去路程可达70-80公里,仅油耗成本就达100元,选一部50元的影片,留给放映员的劳务报酬仅剩下50元了。若路程更长,放映员可能连油费都保不住,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建议建立健全放映设备维护更新制度,每3-5年内轮换更新一次放映设备,确保农村公益电影正常放映,提升观众体验感。要及时开展调查摸底,针对放映设备损坏,无设备可用的地方更换一批新的放映设备,保证各地完成放映任务。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影院建设,在下达地方文化建设资金和配套资金时,把乡镇影院建设和影院设备采购纳入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进行扶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将乡镇影院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建设管理,因地制宜推动乡镇影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多种业态融合,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乡镇影院倾斜,将乡镇影院建成集宣传、文化、科普、普法、文明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体,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责任编辑:付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