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刘宏道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荆州市为百湖之市,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白鹭湖,为荆州四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一颗明珠,镶嵌于荆楚大地,滋润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引人遐思,令人怀念!
最早听说白鹭湖这个名字,那还是在我上班之初,从一名隐退乡间老战士事迹中得知。老人在解放前,是当时白鹭湖游击队的一员。随着阅历与时光慢慢增长,我逐渐知道,汪桥,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的诞生地。而白鹭湖游击队是红六军成立的三大基本队伍之一。现在回想起来,斯人己逝,我却没能抓住机会,对老人的革命事迹进行挖掘,如今己成一桩憾事。
乡镇上班的日子,每天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可是静心回忆,总又觉得少了些什么。就白鹭湖来说,对于汪桥而言,是一个不能淡忘的地方!她的革命历史,她的湖光水色,她的物产资源,怎么都值得咀嚼回味。而我,对于白鹭湖,传说仅限于口耳相传,印象也支离破碎。
白鹭湖原本是一个村名,在1987年撤汪桥老区建制,分成两个乡镇后,该村名被简称为白湖达三十多年。直到2017年,全县开展村规模调整,白湖村与花园村合并,才回归到原先的白鹭湖。这个村名的确定,与当时任监利县县长的黄祥龙相关。当时两村合并,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群众认为要从两村名中各取一字命名花湖。汪桥镇也充分采纳群众意愿,依程序上报。时任县长黄祥龙听取汇报后强调,白鹭湖是荆州市四湖流域重要湖泊,知名度高。地名文化要遵循传统,传承历史,为该村命名一锤定音。从此,白鹭湖作为汪桥一村名重新载入镇志,足以在汪桥的印象中留下一抹亮色。
2019年的一天,离湖诗联学会老会长徐华清先生送我一本《历代诗人咏监利》。该书从监利建县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撷取各朝文人骚客对监利地域风光精心撰写的诗词作品,并对作者进行相关考证,对诗词描述的风景名胜亦作简略介绍。我惊奇的发现,监利八景中的鹤泽观渔,竟然与白鹭湖直接关联。
据传,白鹭湖原系洞庭湖畔的沼泽荒湖,不知道现在荒湖农场得名是否与此有关。一望无际的湖面,碧波荡漾,沿湖芦苇丛生,是白鹭诗意的栖居之所,因之得名。
而监利,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因吴帝孙权以“”地富鱼稻”令官监收盐鱼之利而得名。到了公元269年,晋泰始五年,名臣羊祜出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于襄阳。其在荆州屯田兴学,训练士卒,全力筹备伐吴大计。羊祜一生爱鹤,相传其曾于白鹭湖蓄鹤,故此地又名鹤泽。西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羊祜作为官二代,(其父羊衜曾任魏上党太守),其文学才能与战略眼光冠绝当时。名士自有名士的作派。阮籍长啸,嵇康善琴,刘伶好饮,而羊祜则爱鹤。白鹭湖一片泽国,有锦鳞游于碧水,白鹭翔于蓝天,正是名士赏心乐地。羊祜于公务之余,至此观赏渔家捕捞之乐,得之所宜也。自此以后,鹤泽观渔列入容城八景,成为文人笔下的美梦、游客心中的天堂。
先贤清同治太傅王柏心到白鹭湖游赏,曾留下七律一首:
烟波淡荡惯寻幽,携榼倾尊对碧流。
鱼字桃花翻锦水,人名野客泛兰舟。
轻裘缓带常调鹤,丝乙纶竿不避鸥。
便拟仙源通咫尺,年来真乐在林丘。
细读柏心先生诗,眼前仿佛呈现了万顷烟波,阳春三月,桃花落于流水之中,游鱼不断地啄食,落花便在水面连连翻转,阳光斜照,天光花影,水色斑斓,多么动人的画面!游客轻裘缓带,操一叶兰舟,不时与飞翔的白鹭相互招呼;还有几位雅兴正浓的钓友,在湖岸边垂钓;湖边栖息的鸥鹭,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依旧悠闲信步自若。世人时常在寻找梦中的桃花仙源,倘来白鹭湖,便会感受到,原来在此咫尺不远,林泉中便会探寻到人生真正的乐趣!
当我趁着冬日的暖阳,寻找白鹭湖的踪迹,却被一条分界的河流挡住了脚步。询问当地群众,对于白鹭湖的印象已然淡漠,因不再有捕鱼的劳作,也便不再有诗意的印象。而湛蓝的湖面,已划为潜江的地域。翻查监利县志,书中明确记载:白鹭湖管理区于1962年在组织机构变更中,由监利管辖划归潜江。我的心里便泛起一丝失落,失去了白鹭湖,哪里还能寻找完整的容城八景呢?
信手打开百度,搜寻潜江白鹭湖,却发现,如今的白鹭湖,也随五岔河的开挖被分割为渔池,一碧万顷,早成记忆。但值得欣然的是,随着蓝天碧水保卫战的打响,荆州市制定的四湖流域退田还湖规划正在逐步落实,江陵与潜江有望重现白鹭湖昔日的风姿,而作为曾经的拥有者,监利人对于白鹭湖将成为一道永久的怀念!蓦然间,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句网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人生,总是在不断寻找中得到,又总是在不断找寻中失落。得到,不一定收获完美!失去,也末必不如意!白鹭湖,与你在时空擦肩!那么,就让你的容颜在记忆中如维纳斯的断臂,任我自由联想、诗意的联想吧!
白鹭湖,但我仍期待你一展昔日秀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