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奋进2024,松滋市第二中学这样干
湖北日报客户端松滋频道 2024-03-18 16:09:29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卢晓娟 余虹)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松滋市第二中学课程改革、质量突破、文化丰实的起势见效之年。新的一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满意为根本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传承百年人文积淀,勇立时代潮头。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合力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推行“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开展党员先锋岗评比,创新设计高三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和师生“微心愿”征集系列活动。

加强思想宣传工作,管理好、运用好校园媒体,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校园文化,进一步挖掘二中荣耀、泉竹故事,启动市级文明校园创建。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职能监督和日常监督,进一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打造廉洁校园。

落实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践行培根铸魂使命。完善大思政育人机制,横向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育人机制,纵向构建高一高二高三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聚焦“三全育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形成融通家校社资源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通过开展思政课展评、班主任论坛等,不断丰富学校德育载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用好学校和地方教育资源,结合学校自然地理特点、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等,利用多样平台,因地制宜开发学校大思政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四节八月”为载体,全面优化德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水平,保证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与体育锻炼时间,切实提升学生体质水平。实施“美育+”行动,强化学科融合理念,高质量办好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优化提升劳动教育常态化水平,充分挖掘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齐开足劳动课程。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与可靠心理机构共建,打造邓卫华工作室,构建教育教学、咨询服务、综合保障、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推进“联合家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高质量数字资源,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

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提供课程说明和选课指南,帮助学生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计、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核心素养等要求,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注重提高学生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深化教学科研,夯实质量根基

夯实质量常规。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策略,树立“课比天大”理念,围绕“上好每一节课”目标,稳步推进常态化优质化工程。落实两会(年级教学会、学科教研会)、“四课”(新教师汇报课、老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交流课、经典案例观摩课)等常规制度,突出改错反思、总结反馈等环节。抓实教育科研“主攻手”策略,健全学校、学科、年级“三级”教研体系。

深化课堂改革。践行松滋二中生本课堂2.0方案,以“面向全体、尊重个体”为指导思想,以“创新常态化架构,突出本学科特色”为原则,以备课要“研”“磨”“精”、上课要“特”“活”“新”、反思要“实”“细”“勤”“高”的“十字方针”,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以任务或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和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以“一学科一策略”的方式,探索学科素养的实施策略,努力形成基于学科大单元、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及课例为主要标识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推进技术赋能。站在人的需求层面建设数智化管理体系,在离师生行为与教育质量最近的地方恰当地运用“合理的技术”,建好数字校园,用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引导教师人人学会用文心一言等大语言模型,让技术深度融入教育现场,与师生行为、学习路径、关系再造等发生“化学反应”,重塑教育,重塑学校。

确保质量达标。完成班级目标分解,开好各类动员会议,优化质量结账方案,力争2024年高考大文大理重点本科上线过100人,一般本科上线过500人,荆州市内位次保四争三,全面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坚持引育结合,推动教师成长

加大师德师风建设。深化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入推进教师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巩固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成果,组织首届“泉竹好教师”评选,持续开展在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教师授勋活动。

加快招聘教师培养力度。做好教师招聘工作,优化教师整体结构。实行项目制,推进校内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发挥青年教师“淬火营”作用,引领教师科学发展、卓越发展。以赛代练,落实“三课三题”竞赛。在青年教师中广泛开展说课、议课、上课,命题、说题、解题等竞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师徒结对,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倡导校内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同时采取“选苗子、搭台子、引路子、压担子、架梯子”的“五子”策略,为教师搭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借船出海,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积极与外部机构合作,广泛开展“翻转课堂”“生涯规划”“教研论坛”等教师培训,扩大覆盖面,提升专业力。

不断优化考评方式。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作用,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年级教学、教师管理水平,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完善教师年度考核过程管理,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密切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贯彻落实关于减轻教师负担有关要求,统筹规范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和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

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治理

推动依法治校。重新修订学校章程,完善教代会制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注重发挥社区、家长委员会等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作用。重大事项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广泛征求意见。

深化制度改革。完善总支会、校务会督办机制,确保学校重大决策事项的落实推进。深化年级组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调动年级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优化预决算管理,确保财务运行安全。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出台《学校制度汇编》。厘清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完善职能配置,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筑牢安全底线。贯彻落实《湖北省学校安全条例》和各项安全管理政策规定,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台账。严格落实门卫值守、内部巡查和校外人员入校登记、身份核验制度。强化校舍及设施安全,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整改到位。积极落实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学生预防溺水、火灾、禁毒、欺凌、食物中毒、网络沉迷、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疾病卫生等方面安全教育。

深化用人改革,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程序,选优配强中层干部,提升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加大年级组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培养工作,创新优秀年轻管理人员培养机制,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水平。

创优学校生态,厚实人文底蕴

重构办学理念体系。充分挖掘学校独有的人文资源、校史资源和红色资源,重新建构松滋二中办学理念体系框架,进一步丰富“养甘泉品质,法苦竹风骨”的校训,提炼“生命似竹拔节,精神如泉涌动”的办学理念,并坚定“构筑生命旅程中的泉竹深处……”的学校定位。这样表述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也更加准确地表达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明晰“让每一名孩子精力充沛、卓尔不凡”的育人目标,展示“厚重、包容、奉献、担当”的教师画像和“正直、吃苦、感恩、创新”的学生画像,描摹“泉竹相依,共生共长”的学校生态。

谋划校园文化框架。以“泉竹深处,诗意栖居”为终极追求,谋划学校“一区三园八景”景观设计。一区,为泉竹深处主题文化区;三园,为泉竹深处诗赋文化园、泉竹深处校史文化园、泉竹深处师德文化园;八景为苦竹甘泉等原有校园八大景观。以“泉竹依依,共生共长”为文化发轫,打造“泉竹深处党旗红”的党建文化、泉生竹长的生长德育文化、泉清竹朴的清朴课堂文化、泉涌竹立的涌立师德文化,泉甘竹乐的甘乐后勤文化,以及清音袅袅、书香脉脉、泉竹依依的活动文化品牌,让文化在校园里“层层上色”,来一场文化与美的“脱胎换骨”,让学校成为老师和学生热烈生活、美美生活的地方。

改善办学硬件条件。利用省教育厅专项资金完成教学楼维修和厕所改建项目。利用数字化攻坚项目,完成师生数字化终端配建工程,确保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8:1,全面改善数字校园短板。积极争取中央教育领域专项资金,高标准建设理化生吊装式数字化实验室。适时改建学生食堂和教工餐厅,满足高质量发展所需。


责任编辑:卢晓娟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