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硚口故事|一条汉正街,百年商贸史
硚口发布 2024-03-17 18:39:58


紧走慢走,三天走不出大汉口

紧说慢说,三天说不完汉正街

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

是汉口的商贸之源

南来北往的物产在此汇聚

一代又一代商业传奇在这里上演

它承载了武汉厚重的商业文明和城市记忆


今天,「硚口故事」栏目第二期

让我们穿越历史长河

讲述一个关于百年汉正街的故事




万商群聚,汉口核心

在汉语词典中,“正街”是指一个地区的主要街道,汉正街,寓意“汉口之正街”,这个名字足以代表其在从古到今在汉口的地位。

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汇入长江,因长江风大浪急,汉水风平浪静,往来商船纷纷选择在汉水沿岸停泊,逐渐形成了横贯东西的十里长街,这条长街就是汉正街的前身。


清代,汉正街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形成了以粮、盐、油、茶、棉花、药材、木材、广货等类别区分的行帮,被称为“八大行”。中外商品在此云集,汉正街呈现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景象。

同时,随着大批外埠商贾进入汉正街经商,以地域乡谊为纽带的商业团体也随之出现,岭南会馆、徽州会馆、湖南宝庆会馆相继设立,来自长江中上游一带的两路客商在汉正街云集往来,孕育出多元荟萃的老汉口商业文化。


改革开放风向标

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演变成小商品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曾一度停歇,整个市场处于封闭状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年后,武汉在全国率先提出,“恢复和发展集市贸易,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汉正街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小商品市场。


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称汉正街为“对内搞活的典范”,认为汉正街在中国改革开放中起到的风向标作用,汉正街成为全国的改革开放的旗帜。作为改革试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牌子被高高挂起,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1986年,汉正街开放夜市。1988年,硚口区成立了汉正街经济改革试验区,部分汉正街个体商户还参与到边贸,声名远扬。1992年,汉正街市场进行调整改造,专业化商贸区逐渐形成,服装、鞋帽、箱包、文具、玩具,汉正街上出现各式各样的商品,逐渐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天下第一街,时尚再出发

2010年,汉口北批发城规划出台,汉正街进入了漫长的迁徙进程。从小商品批发市场到新兴产业发展,从低端到高端,从商民混居到高端商业综合体,汉正街经历了一系列痛苦而艰难的转型。

2014年开始,汉正街引入恒隆、复地、绿地等知名企业,还发布了《汉正街复兴总体设计方案》,提出要创新商业模式和治理模式,由卖仿造、卖贴牌、卖制造,升级为卖设计、卖品牌、卖服务。十年来,原创服装品牌在汉正街生根发芽,电商直播在这里蓬勃发展。每天,来自汉正街的汉派男装和精品服饰通过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设计研发、打版实验、小批量生产、线上线下销售在这里“一站式”完成。 

去年2月,汉正街举行“二月二·龙抬头”汉服巡游活动;5月,新汉派男装供应链中心启幕仪式在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举行;7月至8月,第六届中国·汉正街服装服饰博览会举行;12月,武汉首届直播电商节启动仪式在汉正街举行……一个时尚、现代、多元的汉正街正呈现在世人眼中。



500年汉正街商道文明

沉淀的是“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从小商品市场到时尚街区的蝶变

汉正街延续着“货到汉口活”的传奇


未来

汉正街也将以更主动的姿态

拥抱新产业、新业态

吸引越来越多创业青年奔赴而来

来源:硚口发布  雷拱子老特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娄雅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