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对保康沮水的分析。1.沮水很古老。这个观点从上述的线索介绍中完全可以看出。首先是在《尚书·禹贡》篇中介绍了沮水。《禹贡》这篇文章虽然作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以大禹的口气而作的,文中所记载的事项是五帝末期、夏朝初期大禹治水及划分九州区域的。原文是“济河为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其中“雷夏既泽,雍沮会同。”译成白话文是:雷夏泽的工程也完成了,雍河、沮河会合流入雷夏泽。从这段文字的含义使我们可以清楚地分析这个大背景,即古济河、黄河都在今保康县店垭镇一带,也是最早的兖州之地。雷夏泽指重阳盆地,大禹治水时凿峡放水,水退以后动员住在山上的人搬到平地上住,建设阳城。沮水和雍水会合后流入重阳,可作两种解读:一是指今两峪的东汉河和西汉河。西汉河又叫沮流河,现在仍然有人这么叫;那么东汉河就是最早的雍水了;二是沮水指沮流河,即今重溪峡河,而雍水指今歇马河,其依据是大禹分九州时,今歇马一带为雍州。第二种解释理由更充足。
2.沮水与黄帝有密切的关系。《史记·五帝本纪》上记载,“黄帝生于姬水,住于轩辕之丘”。古姬水即沮流河,也就是今两峪乡重岐峡河,因“姬”和“沮”读音相近,容易被混淆;重阳陈家山有轩辕洞,周公岭上有黄帝城遗址,正好处于沮水河边的山丘。从《通志·氏族略五》:“沮氏,黄帝史臣沮诵之后”这句话来分析,黄帝的史官沮诵肯定也是居住在沮水河边的人。“诵”是指朗读的意思;“沮”竟然被赐为姓,可见黄帝对泪水是非常看重的。沮还通矾、通础,所以沮水可读作濋水,黄帝没称帝以前,曾叫“楚江大王”。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分析,黄帝的活动范围也局限在荆山范围,包括炎黄大战和战蚩尤都发生在荆山之中,因为现在荆山仍然有许多黄帝活动的地名遗存和遗址。从情理上讲,黄帝的史官沮诵肯定跟随在黄帝左右,可惜没有为我们留下任何文字记述,不然这个谜底早就被揭开了。
3.沮水和颛顼帝有关联。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也是楚人的祖先,还是接黄帝之位的第二位帝王。其生于若水,今香溪河。先是分工管理西山地区,即沮河以西的地区,接黄帝位后管理整个荆山地区。从新蔡楚简“宅兹沮漳”“及江汉沮漳”的记载来看,颛顼在荆山地区执政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打开地图,这个三角区域正好都在大荆山范围。这里再顺便提一句,在楚人的世系表中,有“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这个附沮就是沮水河边人,荆山地区自古被称为蛮夷,说明颛顼的后人有一部分迁到中原去了,也有一部分仍在荆山之内生存。(杨选成)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