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佘晓云)当东方现出第一缕鱼肚白,妈妈养的几只公鸡也此起彼伏地鸣叫起来。刘成文一骨碌爬起床,伸伸懒腰,三把两把穿好衣服,两脚趿拉着鞋子一溜小跑着赶往鸭棚。
鸭棚里4000多只蛋鸭看到喂食的主人来了,扑棱着翅膀嘎嘎嘎的围着主人转(在了食槽边)。
两个鸭棚的鸭子喂好食已是半小时后了。
刘成文喂饱了鸭子,又马不停蹄地拿起鸭棚外的蛋筐,一头钻进鸭棚,在鸭棚里靠墙边一圈,嗖嗖嗖,他双手齐下,一次搂起七个鸭蛋。两个小时后,他便捡满了9筐鸭蛋,还有棚里散落的鸭蛋,又花去半个小时才基本捡拾完成。
这个时候他才长吁一口气,伸伸胳膊踢腿,慢慢走到堂屋里,洗把脸,换好衣服,稍事休息,吃碗妈妈做的早餐,便又出门把面包车开到鸭棚边,把10筐鸭蛋搬上车。
“妈~我送鸭蛋去啦。”刘成文对着屋里喊了一嗓子。没等他妈妈回应,他便一脚油门把车开出院门。停下车,关上院门,登上车。他回头看了一眼院门上挂的牌匾“宜城市成文养殖专业合作社”,几分得意地笑着,开车向郑集镇街上的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而去。
一路上车载音响播放着节奏劲爆的音乐,正值11月,金秋时节,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上午10:30,刘成文回家的路上,他的车载音乐换了画风。一曲汪峰的《飞得更高》,让他想起了技校毕业后,被校长“卖”到了广州一家相当于私人作坊的电子厂。开始每月200元,后来经过工友们一致抗争,2008年工资涨到800元/月。
那时候,广州满大街都是汪峰声嘶力竭的歌声: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
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现实就像一把枷锁
把我捆住,无法挣脱
这谜一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 ……”
19岁的刘成文那时萌生了“飞得更高”的想法——“我也要当老板!”
于是他回到家乡孔湾镇刘湾村。他从亲友那里东拼西凑了二十万,跟堂哥干起了养鹅的营生。那时候就是蒙着眼睛“干”,一没经验二没技术更没市场。结果可想而知:亏了个底儿朝天。
“失败是成功之母”俗话说得好,经过这次教训,刘成文不再盲目蛮干。春节走亲访友,别人是吃吃喝喝,他却在细心观察,有钱的大哥大叔大爷们是搞什么营生赚的钱。
他发现养猪赚钱,但投入大,技术性强,风险也大;养鸡投入相对小,但风险大。相比较而言,养鸭投入小,鸭子的抗病能力强,风险较小。
于是2011年底,他租了别人废弃的75平米的蔬菜大棚,经过一冬的修整,改造成了鸭棚。2012年开春,首批买回了1500只鸭苗。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养鸭规模。
音乐转到了朴树的《平凡之路》,这也是刘成文爱听的歌曲之一。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
我曾经像你像他
像那野草野花
绝望着 渴望着
也哭着也笑着平凡着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被说过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被夺走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会错过什么
向前走就这么走…… ”
养鸭10多年,他的经历就如歌词所唱的。前两年好不容易略有起色,到了2014年市场行情转差,又亏了不少。好在2018年打了个翻身仗。2019年也很顺,而接着的三年疫情,他也没有幸免。但是,面对艰难,他没有被退缩,而是不停地向前走—“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这是他的口头禅。
伴着“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他的车开进了孔湾镇大街。在街上,他采购了一些生活用品就打道回府了。
12:00回到家。他先到鸭棚里“巡逻”一圈,查看鸭鸭们的精神状况,顺便喂水,而后才吃午饭。
午饭后,午觉半小时,刘成文便开始了他下午的工作。先给鸭子喂水,而后去鱼塘查看—五十亩鱼塘主要搞鱼苗培育,五点钟再喂一次鸭子。
他边绕着鱼塘走边唱起了《孤勇者》: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来自蛮荒,
一生不借谁的光
你将造你的城邦,
在废墟之上
去吗?去啊,
以最卑微的梦
战吗,战啊,
以最孤高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我说那些写歌、唱歌的人怎么那么有才呢!他们硬是唱到我心里去了!”那天采访这个九〇后的小伙子时,他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
刘成文平常的一天基本就是这样,在忙碌而又充实中度过。正采访着,有人来买鸭圈和草垫。我们看着他利索地点货,还帮着买家装货。
说到辛苦,他说,这不算什么。今年鸭出栏七批次10万只,有收获,人就不累。农忙时还下田割麦插秧呢?好在都机械化了,人轻松多了。他还有一台挖机,偶尔还去工地干活。
我说,你别光忙着挣钱,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啦!他笑笑说,我要先实现我的梦想:把养鸭产业做大做强,要以青年鸭、成品鸭为主,加上屠宰孵化,要做成规模化的养鸭合作社。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