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天门民俗之春节篇】四、拜年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3-04 16:18:07

春节,俗称过年,人们常说“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最隆重的传统佳节,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友团聚、饮食娱乐为一体。它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古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和发展中,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今天就来讲讲我们天门地区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

拜年

老家传统年俗中,初一人们早起,洗漱完毕,就给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嫡亲叔叔伯伯们送早茶拜年。然后带领家中的小孩去墓地给先人们拜年。上世纪70年代以前,老家的人们还风行“拜跑年”。何为“拜跑年”呢?就是不带任何礼物,去挨家挨户给乡邻拜年道喜,不用留下来吃饭喝酒,抽烟的接支烟,有时象征性的喝口茶。这样几十户人家一圈跑下来,也就花个把两个小时吧。

如果谁家有“新丧”,即逝者未满三年,大年初一,这家人是不可以去给任何人拜年的。因为他们家的亲戚朋友这天都要来给逝者拜年,这所谓的拜年就是燃放鞭炮,不需焚香烧纸。这种活动有的地方在家门口进行,也有的地方是要到墓地去的。

大年初二是拜丈母。吃了早茶,男人们便携妻带子提了礼物,去丈母娘家拜年,外孙们给家(读嘎)家爹家家婆、舅舅舅妈拜年,自然能得到不少的压岁钱,这也是孩子们心心念念想要走家家的原因。这初一的拜父母,初二的拜丈母,初三之后就是普通亲戚、朋友、同事、同学互相拜年。一声声“过年好”的道贺,拉近了彼此间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登门拜访依旧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的拜年方式也愈发愈时兴了。这些方式虽不如传统方式直观、感性,但方便、高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其实,无论过去、现在、未来,不管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春节祝愿和祝福是永远不变的。

从初一到初四,老家还有一些禁忌,如不能说破口话,即一些不吉利、与春节喜庆祥和气氛不协调的话,不能将水泼到地面,不能动扫帚打扫卫生等等。我是一个“犟”人,对这种自认为的陈规陋习一概不认可。初一一大早,我就拿起扫把在屋里屋外打扫,每当此时,母亲就跺着脚,用近乎哀求的语调对我说:“你这个伢啊,怎么这么犟呢?跟你说了多少次,扫不得的,扫不得的!这会把好运财气都扫跑的!”我冲着母亲笑了笑说:“您们祖祖辈辈都循规蹈矩,我咋没见到您们哪个当官发财呀?”母亲无奈的回答:“这些老礼行,前传后教嘛,你要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


作者简介:杨清华,1957年出生,天门市张港镇白果树村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天门市语文骨干教师。

来源:天门文艺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尹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