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廖宇智)洪山区有个街道名叫“关山”。
据考证,80年代“关山”的海拔为71.2米,面积却仅有0.09平方米。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山体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这里曾经有一座小山不假,但是不是有“关”却很难说。
关山为什么叫“关山”?
第一种说法是,两百年前这里经常发生土匪劫道的事,当地人就称经过这里为“过关”,故称“关山”。
第二种说法,是《武汉地名志》记载的。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曾率部驻扎此地,在山口置过重兵,此后相沿成习,称为“关山”。
然而,据清同治年间的《江夏县志》记载,“官山,在县东三十里”。由此可见,现在的“关山”原名“官山”,后讹传作了“关山”之名。
实际上,在江夏(洪山原属江夏区)范围内,用“官”来做地名的还多处,譬如“官堤”“官桥”“官渡”“官洲”……这些“官”化的地名至今尚存。
为什么这些地名中会出现这么多“官”字?原来,它们的确与当年的某些“官府行为”相关。
那还是元朝末年,荆楚之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这是一场为时不短的惨烈攻防战,几个月时间,江夏死伤惨重,许多村镇为之一空。不久,这里又发生了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的拉锯战,残存的村镇还没来得及恢复元气,就又一次遭遇战争荼毒,原本富庶的江夏就这样跌进了历史的谷底,十里不闻鸡犬,百里难寻人烟。此时,从外地迁入生民,就成了医治荆楚大地上战争创伤时的急需。其实,这也是为了巩固朱明新政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因此,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江西填湖广”。
来到新地方的江西老表,虽然可以插旗圈地、围湖开荒、占山播种,但生活依然极度艰苦,因此,常有移民非法返。为了阻止移民的回流,政府就不得不在移民迁入地置官,甚至派兵监视。
当年的“官山”,就是这样一座置有政府官员,驻扎有官兵阻止回流的小山。因为移民常要来此登记,报告自己的近况(实际上是官府督查是否有人回流),故此地就成了一个著名的人为地标,尔后慢慢变成了地名。
至于“官山”怎样变成“关山”,那是后来的事情。
1958年,时任武汉市的市长刘惠农扛着铁锹在关山这里挖下了第一锹土,从此掀开了武汉关山地区的建设序幕。武汉汽轮发动机厂与武汉汽车标准件厂在这里扎根落户。后来有长江有线电厂、湖北新纺纺织厂、武汉鼓风机厂、武汉缝纫机总厂、湖北电机厂、武汉无线电厂,炭黑厂、保温瓶厂等众多大型厂矿落户,关山地区成为武汉赫赫有名的工业区。
关山地区工业的兴起带来人口聚集,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都在附近落户,这不仅使关山地区成为一片建设与开发的热土,也成为华中地区著名的大学城区域。
今天的关山,已经天翻地覆。截至 2014年,关山地区已拥有大学9所、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技工学校21所,成为远近闻名的“人才摇篮”。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