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有一次,刘琦带着诸葛亮到后园游玩。刘琦想方设法将诸葛亮骗到了高楼之上,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待诸葛亮进退不得,颇感惊讶之时,刘琦却急切地上前问计:“请先生救我。”这,便是三十六计之一“上屋抽梯”的由来。
刘琦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表初以刘琦的相貌与自己甚为相像,十分宠爱他,但后来刘表少子刘琮娶刘表后妻蔡夫人之侄女为妻,蔡夫人因此爱刘琮而厌恶刘琦,常在刘表面前夸赞刘琮、贬低刘琦。而刘表非常宠爱后妻,说什么就信什么。
刘琦因蔡氏的中伤而失宠,并隐隐感到还有生命危险,所以多次去找诸葛亮请教自保之计。由于诸葛亮身为刘备幕僚,又与刘表有亲戚关系,因此不便讨论此事。所以每次刘琦前来问计,诸葛亮总是一再推辞,不愿献策。
于是刘琦巧施“上屋抽梯”之计。在高楼上对诸葛亮说:“如今我们两个向上到不了天,向下接不到地,话出自你口,只能进入我的耳朵,可以说了吗?”
诸葛亮不得已,说道:“您没发现晋国申生在国内被处死,重耳流亡在外得以安全的事吗?”
春秋时,晋国太子申生虽为太子,但在晋献公妃子的不断陷害下被迫自尽而亡。而晋国公子重耳,在国外漂泊十九年,最终得以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刘琦由此深受启发,开始暗中思考脱身之计。
公元208年,江夏太守黄祖为孙权所杀,刘琦立刻自告奋勇请求担任江夏太守之职,从此逃离了权力旋涡,转危为安。
然而此计还是计中计。背后隐藏着刘备诸葛亮横跨荆、益两州的图谋。
按照隆中对,荆州势在必得,但是如果荆州平稳过渡,无论是刘琦还是刘琮接班,刘备根本就没啥机会。
诸葛亮建议刘琦到江夏驻军,正好起到了将荆州一分为二的效果:让刘表学袁绍,将刘琦变成袁谭,刘琮变成袁尚,鹬蚌相争之下,刘备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率军南下,彻底打乱了刘备诸葛亮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