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过去的一年,我们成功创建了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在黄冈市2022年度‘亩产论英雄’考核中排名首位,荣获黄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2022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武穴市2022年度乡科级领导班子考核优胜单位、武穴市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胜单位和武穴市2022年度“两案”办理工作考核优胜单位等多项殊荣。”2023年12月25日,武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晓鹏在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作2023年度工作报告时这样说。
(在村庄规划调研中,现场征求村支书记及村民意见)
近年来,武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锚定“建设循环经济千亿园区、打造武穴市武黄同城化发展现代化港口城市”战略目标,立足部门职能职责,用心干事业,全力谋发展,不断谱写自然资源美好篇章。
聚焦市域发展,在提升优化市域功能上担当作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要求,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战略和刚性管控作用,围绕武穴发展定位,绘制高质量发展蓝图。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结合镇、村发展现状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编制设计方案,完成了全市305个村的调研任务,编制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的140个村庄规划。统筹推进各类专项规划落地,从市产业规划出发,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武穴节地生态公墓布局规划、武穴市船舶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积极探索规划战略“留白”和弹性发展,为市域未来重大发展战略、重大项目落地预留好发展空间。严格规划管控,组织编制武穴市S308松山咀至马口段改建工程、S332龙腰至梅川段改扩建工程的生态红线有限人为活动的论证报告,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得到省人民政府批复。
(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组卷报批)
聚焦项目建设,在加大土地要素保障上担当作为。树牢“项目为王”的服务导向,全力以赴助发展。提升用地报批质效,优化“规、批、征、供、用”五个环节的服务举措,主动为全市重大项目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2023年拿回并上报自然资源部和省厅审查共92个批次项目用地,面积8503余亩,确保了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铁水联运”、智能化船舶产业园、亚东水泥、华新水泥、民本450万吨碳酸钙、国鼎华明180万吨纳米钙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积极谋划用地指标,大力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和城乡增减挂钩项目,推进2020年度武穴市大法寺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全面盘活存量用地,清理和处置闲置土地,着力实现全年批而未供消化率不低于27%,闲置地处置率不低于46%的目标。2023年全市供地80宗,面积4409.35亩,征收土地出让价款7.6亿元。
(现场督办土地卫片执法工作)
聚焦耕地保护,在土地资源管理上担当作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压实耕地目标管理和属地管理责任,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保护,确保完成全市耕地保有量70.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9.84万亩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标底线。全面推进土地违法违规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卫片执法整改和农村乱占耕地举证及“回头看”,严格耕地保护督察和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坚决守牢耕地红线和底线。加大对设施农用地的审批和管控力度,严格耕地用途转用监督,严防农地“非农化”。加强执法监察,按照动态巡查工作责任制,抓实“日常”,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彻底将违法用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武穴市长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实景图)
聚焦矿业发展,在资源高效利用上担当作为。坚持矿产资源利用从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引入退出机制,推动矿区整合,倒逼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科学规划矿产资源布局,规划建设武穴华新水泥产业园、亚东水泥产业园、武穴马口新型建材产业园、湖北武穴高钙产业园、武穴长江钙基产业园五大园区,实现统一化的高标准管理。在此基础上,实行矿产资源统一配置、分级分类协同开发。严格制定开采标准,规定石灰岩矿区开采回采率不得低于95%,加工回收率不得低于80%,综合利用率不得低于80%。凡是达不到“三率”指标红线的矿山企业一律不得准入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不批准采矿权延续。引导矿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引进力度,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因地制宜采取自然修复、生态重建、综合利用等方式,完成全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积为247.20公顷,通过验收土地面积230.62公顷,治理率达到93.30%。2023年,武穴市成功创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实地调研四望油茶产业基地)
聚焦生态环境,在建设美丽城乡上担当作为。走实深推林长制创新,构建市、镇(街道)、村(加护林员)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并建立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坚持林长巡林常态化,据统计,全市各级林长巡林4360次。持续在“增好绿、护好绿、用好绿”上施策发力。扎实开展国土绿化,积极推动生态绿化造林,全市完成黄黄铁路武穴段林地新造林、补植补造面积2000亩,通道绿化20公里,河道绿化10公里,创建绿化示范点2个。突出抓好县乡村道路两侧绿化,构建路畅、景美的绿色走廊,完成县乡村道路绿化及补植186公里,植树4.4万株。在新命名的2022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镇”和“湖北省森林乡村”名单中,武穴市梅川镇、梅川镇张牌村、四望镇高垴村、大法寺镇梅均村“一镇三村”喜获殊荣。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增加森林蓄积量,确保达到全年森林覆盖率增速0.15%、森林蓄积量增加3.5%的考核目标要求。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着力扩面提质,完成油茶新造林3037亩,新建油茶生物防火隔离带200亩,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5012亩。统筹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和督查、森林资源管护、古树名木修复及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作,严把林业有害生物和外来物种入侵。融合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依托本地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生态观光、健康养生等新型业态,努力实现链条延伸、价值拓展。
(武穴市“一码管地”改革试点项目亮相湖北省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发布会)
聚焦民生福祉,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担当作为。以"质效双增"为核心,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和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走深走实。大力推进先行区创建,2023年武穴市不动产登记土地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改革和“土地使用权预告登记”两项工作均被列入全省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事项,并受到省级通报表扬。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将不动产登记业务延伸至税务、金融、民生、法院、公证、企业、乡镇等14类99个服务网点。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对建设项目竣工阶段涉及的规划竣工测绘、土地竣工测绘、房产竣工测绘三项测绘进行整合,按照“统一准入条件、统一开放市场、统一窗口服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统一依法监管”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过程中涉测绘服务领域推行“多测合一”。出台业务会审制度,定期组织业务审批例会,对审批过程中的“疑难杂症”集体决策,做到“快审、快议、快办”,提升审批效率。
(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巡排查工作)
聚焦基层治理,在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宁上担当作为。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主动化解群众信访矛盾,通过规范信访稳定工作程序,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建立完善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将矛盾问题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点和隐患点排查处置工作,加强“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做实做密巡排查常态化,建强预警响应联动机制,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如履薄冰的紧迫感,筑牢地质灾害安全防线。截止目前,武穴市未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事件。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耿文辉 李胜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