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襄阳市这项典型经验被省教育厅推介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1-26 17:41:06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陈建波 李家钰)1月25日,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新的一年全省教育工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周静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各市(州)、县(市、区)。省教育厅班子成员、厅级领导,在汉部委属高校负责同志,其他在汉高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州)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驻厅(委)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厅机关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图片

会上,襄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付拥军以《坚持数字化转型赋能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会议交流发言。

全文如下:

近年来,襄阳市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治理高效”原则,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让教育治理更精准、服务更高效、群众更满意。

一、突出应用为王,资源覆盖有深度、有广度。围绕课程改革、教学评价、考试改革、“双减”、终身学习,建设襄阳智慧教育平台,打通市级教育、公安、住建、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和省级政务部门的15个数据接口,包含30多项教育场景应用,比对数据量超过1300万条。一是幼儿入园“网上查”。建立襄阳市学前教育综合管理平台,运用政务大数据对幼儿园进行资质审查,全市1076所规范幼儿园全部“赋码”,悬挂“一码通”,可以实时查询办园资质、师资、收费等动态信息。二是划片招生“线上办”。自2019年开始,开展义务教育线上招生,利用大数据比对入学信息,成功率达99%以上,让“群众不出门、信息多跑路”,减少家长线下面审、跑腿排队、规模聚集。三是学校食堂“掌上管”。全市1298个学校食堂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其中400余个已实现物联网改造,与市场监管、大数据局等部门实现数据互通,学校和家长“一机在手、全程监督”。

二、突出服务至上,资源融通有精度、有效度。数字化提升教联体改革实效,推动“名师+”“名校+”“名教研员+”的线上线下结对协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是机制好用管用。将教育数字化列入教育强市年度考核和政府教育督导必查内容,2023年召开3次现场观摩会,倒逼县市和学校晾赛比促。二是平台互联互通。整合国家、省、市平台资源,推动登录、使用无缝衔接。目前,全市中小学师生三级平台注册率100%,教师月均活跃率60%以上,学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90%以上,5所学校被教育部授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三是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数字资源差异化建设,实现中小学教材教学资源全覆盖。全市上报学科精品课1988节,开发《襄阳好风日》、三国文化、智慧襄阳等地方课程数字研学资源,全方位展示千年古城襄阳的独特魅力。与新疆精河中学开展远程互动教学,送培送教12次。

三、突出治理高效,教育管理有温度、有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省有关数字校园建设要求,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升级扩面。一是数字校园“提档升级”。依托襄阳智慧城市体系建设,投入2.6亿元着力构建区域性学生数据中心、教师数据中心等基础数据中心。襄阳“智慧教育项目”荣获国家2023年度信息化数字政务创新成果奖,枣阳、老河口及所属6所学校被列入基础教育类国家第二批智慧教育平台示范区与试点学校。南漳县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被确定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襄阳市教育装备中心牵头实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智慧体育项目”。二是平安校园“智慧护航”。依托全市“一网统管”机制,发挥“三级平台、五级联动”功能,建立派出所、社区、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校园周边安全联勤联动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实时处置。三是身心监测“对症把脉”。打造覆盖全市756所中小学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监测管理平台,为65万名学生建立个性档案,大数据赋能,育人管理精准化。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持续走稳走实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赛道。

责任编辑:魏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