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两会看“三农”】红安:让“1+5”特色农业转化为农民增收的“金饭碗”
湖北日报 2024-01-17 21:01:14

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吕博林、通讯员黄发成、刘子靓)1月17日,红安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广在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红色文旅为主攻方向,一二三产联动,农文旅融合,争当强县工程排头兵。

202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任务的攻坚之年。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特别关怀,为红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市委对红安老区寄予厚望,为红安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红安自身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为红安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底气。

乡村振兴,民之所望。红安将发挥充分优势、做出特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用党政之为,为群众推开乡村振兴的幸福之门。

促进农业产业化。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1+5”特色农业,力争种植面积124万亩以上,其中红安苕28万亩以上、红安野菊8万亩以上、红安老君眉(茶)4万亩以上。大力开展耕地撂荒整治,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5万亩。加强“三品一标”建设,促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运营,做强红安苕区域公共品牌,创建红安野菊、老君眉茶、永河皮子等企业知名品牌,创建农产品“两品一标”、企业品牌20个以上。

促进农村和美。强化规划引领和示范引领,完成23个共同缔造示范村“三张图”编制工作(村庄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打造乡村振兴六大示范片区,新改扩建G346桃花至杏花段、上新集经桥店至李家大屋段等一批重点农村公路,巩固提升一批农村电网,深化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

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聚焦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更多农民在产业链上就业、在产业链上致富,努力把红安的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转化为农民增收的“金饭碗”。建立县级综合征信中心,扩大农村资源要素融资,所有乡镇、所有融资产品要实现全覆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集体收入过20万元的村达到90%以上,过50万元的村30个以上。

责任编辑:周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