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今日好稿|湖北首个!这颗流传400年的药丸,获批上市
湖北日报 2024-01-14 13:58:24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菁华、通讯员袁福国

“创新药已进入投产阶段,计划近期走向市场,为口腔溃疡患者服务。”1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湖北齐进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药1.1类创新药“儿茶上清丸”获批上市,公司研发部负责人田平林欣喜地说:“该药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如今有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儿茶上清丸。

据悉,“儿茶上清丸”是我省首个从“非遗”名录里发掘出的中药新药。“1类中药新药的研发是衡量一个地区中医药行业创新能力和行业水平的重要标杆,再度摘取‘中药创新桂冠’,实属不易。”省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说。

儿茶上清丸

又称“荆门上清丸”。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时期,李氏先祖李文光从成千上万的药材里,研制出家中常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良药——上清丸。该丸剂由儿茶、麝香、薄荷、桔梗等10多味中药配伍组成,主治头晕头痛、偏正头痛、耳鸣耳聋等症。2013年,“荆门上清丸”制作技艺被正式纳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药的创新之路,可谓路途迢迢。”田平林感慨。

由于中药参照西药的评审标准,偏重于单味药材成分的控制,中药复方配伍优势难以得到体现。此外,中药原材料受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品质不稳定,给试验结果带来不确定性。

研发路上荆棘密布,田平林笃定地说:“‘非遗’久藏深闺,不发展可能被淘汰,不创新可能会被埋没。”

在湖北省药监局的帮助下,药品研发克服了片重差异、卫生学检查、水分含量不均等困难,实现了从手工塑制成型到大批量机械生产的蝶变。

儿茶上清丸。

“上清丸成功‘走’出深闺,这条路‘走’了400年,承载的是祖辈智慧,传承的是医者仁心。”湖北齐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梅屹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不断满足临床需求,是研发新药的核心动力。”梅屹说,“虽然,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西药已有多种,但儿茶上清丸在改善口舌生疮、清热解毒方面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这条路,我们行而不辍。”

“中医药名方从‘故纸堆’寻求创新因子,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宋恩峰教授评价说,我国还有很多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中医药被列入非遗名单,挖掘非遗里的中医智慧,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医药力量,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新课题。

“故纸堆”里寻创新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创新药是医药行业“皇冠上的明珠”。“非遗”版创新药的诞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精彩碰撞。

“儿茶上清丸”,湖北首个从“非遗”中走来的中药创新药,带着老祖宗的智慧,浓缩着古老中华文明,展现着现代医药科技,成为这些年湖北着力于医药创新、着力于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一个折射。

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为护佑华夏苍生、繁荣中华文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不仅关系到新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也关系到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并多次寄语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药品研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医药服务现代生活、链接现代产业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年,中药创新药的身影不断涌现,让中医药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医药创新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难度高的工作,在中医药中开发创新药更是难上加难。心中有方向,脚下有行动,万事就不难。以传承之心、行创新之路,让更多采撷天地灵气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现代产业牵手,让古老的先人智慧与现代文明擦出火花,就能让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好地服务人民、光照世界。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刘郸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