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三峡日报】夷陵:全域治水兴起旅游经济
三峡日报 2024-01-10 08:46:50

三峡日报2024年1月10日第1版讯  冬日,宜昌市夷陵区黄柏河湿地公园,斑驳的阳光洒满河道,一河碧水东流而下汇入长江。作为该区黄柏河下坪段的河长,下坪村党支部书记黄仕田沿着河岸一边巡河一边说:“我们村管护的河段有5公里,每周两次例行巡河,主要巡查河道和两岸的卫生状况。现在生态越来越好,来游玩的游客也变多了。”

位于长江中上游节点的夷陵,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穿城而过,发挥着涵养水源、民生供水等多项功能。2018年,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提出,夷陵区虽坐拥亚洲第二大磷矿,却毅然关停拆除区内所有化工企业,禁止划定化工园区,并将水质监测结果与磷矿开采总量“双挂钩”。

不仅政府出力,企业也主动站台。2019年,在黄柏河源头樟村坪镇,宜昌华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斥资3000多万元的井下排水自动化处理系统投产,有效落实长江沿岸“三磷”整治要求,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自动化处理系统总容量达1万立方米,每小时能够处理1000吨工业废水,处理后的各项指标都远低于国家标准。”华西矿业综合部部长望亚立说。

“黄柏河是宜昌的‘母亲河’,生态、经济价值显著,承担着全市生产生活和100万亩农田灌溉供水重任。”在谈及流域治理时,夷陵区水利和湖泊局河长办主任乔仕荣说,自2018年颁布实施《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以来,夷陵区科学划定河道保护范围,建立流域分区保护制度,围绕《条例》,制定实施方案、畜禽养殖“三区”划定规定、采石采砂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

与此同时,该区持续推进流域保护长效机制,践行全流域“河长制”,落实黄柏河流域区、镇、村三级河长86名,实现全覆盖无缝衔接,形成了源头养水、全域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全民护水的“五水共治”机制。

如今,黄柏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点。对于黄柏河的今昔变化,黄仕田深有感触,“经过这些年的治理,水干净了,环境也好了,还带动了旅游富民经济。一年四季,很多周边市民都来这里露营游玩。”

日前,黄柏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作为湖北省首个获评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称号的案例,这是对夷陵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方面的褒奖,也是夷陵践行“长江大保护”理念的生动体现。

推行长江大保护,不仅在一隅,更在于全域。黄柏河已“脱胎换骨”,另一长江支流柏临河也旧貌换新颜。柏临河全长55.7公里,其中有40多公里都在夷陵区龙泉镇,为全镇居民和农田供水。曾经的柏临河四处溢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牧粪水交织,成为一条“龙须沟”。

为了柏临河涟涟碧波再现,夷陵区政府开始推进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夷陵长江大保护项目部副总经理尹杰介绍,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河滩湿地修复等生态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柏临河河道水生态恢复,逐步构建起健康、多样、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环境。

“以前我们的生活污水都直接倒在柏临河里,整条河臭气熏天。”龙泉镇村民严克新说,现在家家户户通了排水管道,生活污水流经湿地公园的地下排水管网,进入柏临河湿地公园不远处的龙泉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龙泉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干部周石春介绍,龙泉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1.5万吨污水,服务周围居民约5万人,大大提高了龙泉片区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削减了入河污染,龙泉镇13.5平方公里的水体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为杜绝生活生产污水直排,夷陵区还率先在全省实现集镇污水厂全覆盖,对全区13个乡镇、街办、试验区的16座污水处理厂实施新建、改造升级,均已提标升级改造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青山相伴,绿水相依,现已成为夷陵全域的常态。(记者 柳洁 董庆森 载《经济日报》)

http://epaper.cn3x.com.cn/sxrb/content/202401/10/c277666.html

责任编辑:张国荣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