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舒兵)
“智”造升级,“弘”图万里:
点击湖北明弘集团的官网,这八个大字跃入眼前。
“智”,是智慧,是谋略,是胆识。
“弘”,是传承,是志向,是胸襟。
从长湖岸边,到汉江之畔,明弘人矢志探索,一路跋涉,一路向前。
从一片玻璃,到一个集团,明弘人激流勇进,一路攀登,一路辉煌。
入冬时节,在沙洋这片沃土,走近湖北明弘集团,再次感受他筚路蓝缕的成长历程,聆听他激情澎湃的奋进之歌。
一、创业志坚如磐石
“万顷长湖美,千里鱼米香”。
后港,长湖之滨的一颗明珠。
这里人杰地灵。鹤川书院、长林书院,自古以来群贤毕至。
这里风调雨顺。孕育了悠久的农耕文明,也诞生了探索中的工业雏形。
这里生机勃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阵阵春雷,明弘玻璃的创始人王明洪,点亮了人生的创业梦想。
“做工人,就要成为最优秀的工人。”1983年,22岁的王明洪进入湖北荆玻集团,从此与玻璃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人生的传奇由此开篇,一块玻璃的传奇也由此开启。
在普通工人的岗位上埋头干了3年,王明洪一点点学习玻璃的生产、技术、管理知识。
1985年6月,凭借勤奋的工作态度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王明洪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公开遴选的销售人员。
当时正值夏季,玻璃销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王明洪每天冒着高温,身背30多斤重的瓶罐样品,穿行于各个市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他便开辟新客户25家,并连续3年超额完成销售任务。由于业绩突出,王明洪被破格提拔为销售负责人。
从一个普通员工到销售业务员,再到管理人员,随着岗位的变化,王明洪越来越意识到个人有限的知识水平已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前进的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步步深入,各行各业日新月异。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玻璃行业新工艺的发展应用、关注客户需求变化、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王明洪先后到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农学院等大专院校学习,并取得现代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学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5年7月,王明洪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顺利通过选举成为荆玻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2002年,国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政策。而此时的公司,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后,已进入瓶颈期,正处于连年亏损寻求改制的路口。
“是安于现状继续维持,还是迈出一步尝试创业?”在这风口浪尖,时年40岁的王明洪也曾矛盾过。
选择承包,不仅要拿出所有的积蓄,还要筹借一大部分资金,一旦失败,个人就会负债累累。为这一条亏损的格法玻璃生产线,值不值?
选择承包,可能就盘活了一个企业,也闯出了一条新路!能不能?
“奋斗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多年与玻璃行业打交道,多年钻研了解玻璃的生产、技术、市场,经过深思熟虑后,王明洪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承包生产线为企业减负。他坚信,人生不会就此止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一生无憾!
创业是艰辛的。2003年腊月二十七,春节将至。那时玻璃生产的燃料是煤,而仓库的存煤已经快要见底了。年底正是燃煤、车皮紧缺时期,如果生产线因为燃料断供而停产,后果不堪设想。
王明洪当机立断,迅速带着儿子赶到山西,几经辗转,找到煤矿厂家,找到车站调度,用创业者的韧性和诚意感动了他们。最终,供货方安排在腊月二十八晚上装车。
春节放假缺少工人,父子上阵,顶风冒雪,一厢一厢装满了8个车皮的“救命煤”。
返程,一天一夜。一路长途奔波,一路惊心动魄,他们赶在大年三十中午才回到家,吃上了踏实又暖心的团年饭。
“不经历磨难就不会领悟到幸福的滋味”。王明洪每每回想起这段经历,都这样感叹。
2004年7月,王明洪再一次作出选择:辞去荆玻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职务,正式注册成立了湖北明弘建材有限公司。
厚积薄发,“单飞”!靠着多年在玻璃行业的摸爬滚打,王明洪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一年打基础,三年翻一番,五年大变样”。为了实现这一初期目标,他大胆尝试,自我加压,当年通过借贷筹资1000余万元,新建一条全煤气格法玻璃生产线,开辟了当年设计建设、当年投产创利的行业先河。
经过5年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进入稳定期,生产线从一条起步,随后新建和改建了超白、超薄、有色、压花玻璃等6条玻璃制品生产线,产品由单一的平板玻璃发展到8大类40多个品种,产量由50万重量箱增长到480万重量箱,产值由不足5000万跃升到4个亿,一举成为当时全国格法玻璃的行业“领头羊”。
百里长湖,鱼跃荷香。
湖水悠悠,讲述着明弘人的创业故事。
波光粼粼,闪烁着明弘人坚如磐石的创业梦想。
春风阵阵,鼓荡起长湖儿女的创业激情。明弘玻璃,在改革的春风里,一步步成长为长湖边的明星企业。
二、创新转型再“蝶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后港,凭借玻璃产业,农业镇书写出了耀眼的工业传奇。大街小巷,车水马龙。穿行的人流、车流中,进出玻璃厂的工人络绎不绝。
玻璃厂,承载了后港人的梦想,也成为了后港人的骄傲。
2006年,湖北沙洋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一片片沉静的土地静待开发。
沙洋,依托本土的玻璃产业,开始布局新型建材产业的工业园区。
沙洋的新型建材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沙洋县委县政府在思考,明弘玻璃也在思考。
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下发,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其中,“建材行业:2012年底前,淘汰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等落后平板玻璃产能。”
“原材料涨价、产能过剩、环保苛刻”。玻璃产业面临严峻局面。
发展中的明弘玻璃遭遇“当头棒喝”!
创业的道路总是荆棘密布。王明洪感慨:“刚开始做企业的时候,我担心能不能长大,现在长大了,又担心它会不会倒下。”
“好不容易做起来的玻璃企业,就要这么关停了吗?”数百明弘玻璃的员工不安,也不甘。
继续走老路,只有被动淘汰。
再蹚新路子,必须主动转型。
“玻璃工业是沙洋源于本土、植根本土的优势产业,是沙洋的支柱产业。”
“如果任其淘汰,不仅严重打击了创业的信心,还将造成失业、减收等一系列问题。”
审时度势,危中寻机。县委县政府与企业达成共识:从后港镇搬迁到沙洋经济开发区,通过“等量置换”,实施转型升级,重塑产业优势。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光有信心还远远不够。
创业,前行的路依旧艰辛。新型浮法玻璃,全新的设备,全新的技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资金、人才、管理,一道道难题摆在王明洪面前。
一边是数亿元的投资,一边是数百人的饭碗。公司创始人王明洪使命在心、重任在肩:“惟有继续勇闯玻璃行业的新天地!”
公司董事会多次召开研究转型升级的会议,集思广议,为新产业“定向”。
公司组建专班多次到河北沙河、秦皇岛等地学习、考察,请武汉理工大学、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研判玻璃行业发展趋势,深入调查产品市场需求,正确评判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新产业“把脉”。
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市场万变,机不可失。作为沙洋玻璃工业转型升级的探路者,明弘公司借“智”引“智”,勇往直前,持续创新创业。
2011年,投资10亿元的新型浮法玻璃生产线在沙洋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
一时间,在位于工业六路以北与洪岭大道以西600亩的土地上,建设热潮涌动。王明洪坐阵一线指挥,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机器昼夜不停,工人起早贪黑,拼出了项目建设的“明弘速度”。
两年时间内,工地一天一个样:厂房起来了,设备进来了……安装、调试、点火!看着设计图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天天变成了现实,又黑又瘦的王明洪欣慰地笑了。
终于,一条现代化的新型浮法玻璃生产线建起来了!2013年3月,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产销两旺!
2015年2月,第二条生产线投产!公司年总产能达1000万重量箱,成为同行业中的新生力量。
从后港工业园到沙洋经济开发区,时空转换,企业转型,明弘公司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以质量立品牌,以质量赢市场,以质量获信赖”。明弘公司的浮法玻璃被授予“湖北名牌产品”。
“开弓没有回头箭”。明弘公司坚定不移地再转型!再升级!
2016年,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投资10亿元建成二条Low—e玻璃深加工和二条制镜玻璃生产线。
2017年,投资10亿元建成一条特种汽车玻璃原片生产线,填补了湖北省汽车玻璃原片生产的空白,一举跨入高端玻璃行业领域,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从格法玻璃到浮法玻璃,从普通玻璃到特种玻璃,明弘人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中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汉江奔流,潮起潮涌,见证了明弘公司的“华丽转身”。
厂房林立,日出日落,见证了明弘公司的“精彩蝶变”。
三、“咬定‘智造’不放松”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在 《汉江临眺》中,当年意气风发的王维融情于景,融画法入诗,一笔便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成为歌咏汉江的经典之作。
千年之后,汉江沙洋段,一座新港巍然耸立。它临眺所见,滔滔江水,依旧不舍昼夜。
不同的是,码头上,满载玻璃的车辆往来穿梭,繁忙有序。江面上,百舸争流,通江达海。汽笛声声,一箱箱玻璃,从这里,奔赴远方。
不远处,炉火正熊熊燃烧,机器也阵阵欢唱,一座现代化的玻璃建材之城正在崛起。
江连岸,岸通城,一幅新时代的工业文明画卷在水陆间立体呈现开来。
沙洋经济开发区“筑巢引凤”,明弘公司等安营扎寨,茁壮成长。目前,园区“五纵五横”全配套,既有过硬的“硬环境”,也有最优的“软环境”。
得天时,地利,人和。明弘人初心依旧:矢志创业创新!
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合力,一家公司花开多枝。
明弘公司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如何成势?靠什么驱动?
答案是:从传统到现代,从制造到“智”造。
从沙洋主城区,往南3公里。弘润建材主营系列平板玻璃产品。浮法玻璃生产线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引用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特种汽车玻璃原片生产线采用进口耐火材料砌筑玻璃窑炉,选用德国西门子技术自控系统和德国进口冷端技术,是国内行业领先的生产工艺。
往西5公里。弘德科技主要生产轻量化玻璃包装材料(瓶罐、容器、器皿)。生产线采用全球领先索格燃烧温度控制技术,流液道区域实行九点测温,严工艺,高减重,低消耗,排放指标全球最低。
不远处,弘诺玻璃正在建设两条日熔化1100吨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产品涵盖光伏基板、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光伏面板等光伏全产业链,投产后可实现绿色环保、循环发展。
从格法、浮法,到光伏,明弘人继续向光而行!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公司不惜重金,不遗余力:
投资7000多万元,引进北京天壕环保集团余热发电技术,从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引进纯氧助燃等专利;
投资近亿元,配套建设了玻璃窑炉烟气脱硫脱硝设施,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
投资6亿元,对原有的两条生产线进行技改升级,采用低碳燃烧技术,选用最先进最节能的设备,能源综合消耗率下降20%。
……
走绿色发展道路,明弘公司坚定不移。
走创新发展道路,明弘公司矢志不渝。
公司与美国、德国等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一大批国际、国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得以运用,企业自动化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公司申请专利30多项。
2021年11月,湖北明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公司正式向集团化产业迈进。
明弘集团,诞生于沙洋,成长于沙洋,壮大于沙洋。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明弘人“咬定青山不放松”。
打造华中地区“玻璃航母”!铆定这一目标,明弘集团成为沙洋县新材料“百亿产业”的领跑者,加速形成玻璃产业的“两基地一中心”(中南地区最大玻璃生产基地、玻璃产品集散基地、玻璃行业高新技术转化中心)格局。
沙洋企业体现沙洋担当,展现沙洋作为!
目前,明弘集团已是一家集玻璃、玻璃制品及新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民营企业。公司产品涵盖了上游玻璃窑炉耐火砖材、环保设备,中游平板玻璃、玻璃包装材料,下游镀膜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初步构建了完整的玻璃产业链条。
集团拥有弘润建材、弘港科技、弘益玻璃、弘德包装、信达商贸、楚耐科技、弘诺科技等子公司,总资产30亿元,现有员工1200人,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
以“智”造,展“弘”图: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湖北省就业扶贫爱心企业”“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荆门市首届最美纳税人”“荆门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
一项项荣誉,是明弘人不忘初心、不负众望的见证。
“真心待人、扎实做事、诚信经营”。明弘人谨记于心,实干于行,融入每个人的血脉。
“向下延伸、向上进军、向前迈进”。明弘人大展宏图,共绘蓝图,再唱新时代的奋进歌。
始于创业,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明弘人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在玻璃的世界里持续书写产业传奇!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