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以强带弱,黄冈融合型教联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湖北日报 2023-12-27 14:20:56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毅、通讯员郭斯)12月27日,黄冈召开融合型教联体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兰田介绍,今年秋季学期,全市教联体学校运行正常,社会反响良好,黄冈融合教联体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教联体改革的关键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黄冈全域整体推进,重塑管理体制,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结合“远近搭配”原则,由一所城区学校(或优质乡镇学校)作为核心校,若干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作为成员校,共建成167个融合型教联体,覆盖所有公办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共1081所。原乡镇中心学校管理职能自然消亡,128个乡镇中心学校一次撤销,教育管理层级由三级变为两级,实现扁平化管理,994名管理人员回归教学一线岗位,让教师编制发挥最大效能。

黄冈以师资均衡配置为重点,建立教联体内教师有效流动机制,将交流经历与职称评聘、绩效分配、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挂钩,加大周转房、保障性住房供给,让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有效撬动教师交流这个触及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要素。秋季学期,全市教联体共交流教师3956人,占教师总数10.7%,交流教师中骨干教师1411人,占比35.8%。结合地域实际,共撤并小、弱教学点110所,转移学生2866人到条件更好的完小就读。全市仍保留各类农村教学点129个,在校学生7381人。

以实现“以强带弱”,黄冈建立机制,促进中心校输出管理标准,促进各校区质量提升。教联体学校内部实行编制统筹、经费使用、行政管理、教师发展、教学研究、考核评价、文化建设“七个一体化”,实现各校区之间体制融合、资源融通、教师融入、成果融汇;在课程设置、指标评价、教学进度、课堂要求、作业布置等方面落实“十七个统一”,推动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全面理顺教联体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集体决策、校区执行、分线检查的闭环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德育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科委员会、年级委员会,实施一校多区一体化、规范化管理。加快建设校园网络巡课系统、网络教研及视频会议系统、“三个课堂”应用系统和网络阅卷分析系统等,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进入快车道。

黄冈市教育局组成专班,先后3个轮次深入10个县(市、区)开展面对面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究教联体的组建、运行等问题的解决方案。8月,组织全市教联体建设培训班。11月,组织开展教联体健康运转大培训。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在信息化建设、布局调整、建设评价等重点建设环节提供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

责任编辑:祁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